又是一天清晨,阿萍第一個出了眾人暫時棲身的山洞,他們已經在這山里走了半個月,沒想到還沒有走到山脈的二分之一。
眼中清晰的山林邊界線,光靠雙腳走去卻是那么遙遠。
阿萍抬頭看著天際厚重的云層,覺得今日或許會下雨。
不知怎么地,應該有些關于天氣的原因,阿萍覺得今天自己有些心緒不寧。
要換做還是普通人的時候,阿萍根本不會把這心緒不寧放在身上,她頂多認為是女性體內激素又在作怪。現在成了修道者,天人感應這樣玄幻的事情,她也是信一些。
感覺要有不好的事情發生,阿萍回憶最近會發生可能對她不好的事情,思來想去也只有那頭小牛犢追過來抓她這件事。
莫非,是第六感告訴她危險正在逼近么
不迷信科學,也不徹底否定玄學的阿萍,她沒有多猶豫做下了冒雨趕路的決定。
她轉身返回洞穴,詢問毓秀她們一行人的物資儲備“毓秀,我們這些天在山里挖的野姜還剩多少”
毓秀不知道阿萍問這個干什么,卻老實回答了她的問題“還有七八塊呢,夠用好久。”
阿萍“那么等會兒我去煮粥,你煮小半鍋濃濃的姜湯裝在水囊里。不、留兩個水囊裝些淡鹽水,我們接下來可能沒有機會吃熱乎飯了,都要吃干糧了。”
毓秀“好突然的決定。”
“因為我有些不好的預感,總覺著后面的家伙追過來了。”阿萍給她解釋,在看著毓秀轉身去找姜時,阿萍又把孩子們招呼過來,給他們簡單解釋了下現在的狀況。
阿萍從不認為孩子們是聽不懂話的傻子,能從匪窩長到這個年紀的孩子,阿萍認為他們的智力比得過很多大人了。
她給他們解釋,是為了讓他們對之后發生什么樣的事情都能有個心理準備。再者就是年紀大點的兩個孩子梟奴、貴郎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自然就會在路上管住另外年紀小的三個孩子的嘴。
阿萍敢都不敢想要是這深山老林中突然冒出一聲孩子嗷嗷的叫喚,那頭小牛精能用多快的速度趕到現場,把他們這些弱小婦孺給一窩端了。
交代完梟奴和貴郎了,阿萍又從百寶囊中取出些肉干果干、碎金子銀子并上了一小罐鹽,收拾了一個小包袱。
她把小包袱遞給梟奴,讓這個看著挺有擔當的孩子,說“你拿著這些以防萬一,如果我不幸死去,孩子們還有毓秀要靠著你把她們帶出大山。”
梟奴顫抖著手,接過包袱“萍姨,我我真的可以嗎”
阿萍彎腰和他貼了一下額頭“你可以,你一向是個很堅強的孩子。”
接著阿萍又拿出自己曾經從圣嬰洞府中順來的匕首遞給梟奴“拿著這個防身,這是我曾經用過的匕首。如果我死了就辛苦你和毓秀照顧剩下的孩子們,把他們帶出林子后,你們就各自去找活路吧。”
“梟奴,你是個能
擔事的好孩子,但有時候也別把什么都扛在自己身上。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路,你不能為了顧全別人,而犧牲掉全部的自己。要是沒有我在了,你就過好自己的日子,遇見有困難的人能幫則幫,別把幫助別人當責任,這樣你會被自己的善意耗干心血,記住萍姨給你講的斗米恩升米仇的故事好嗎”
梟奴是這五個孩子中肉眼可見最能成才的一個,能忍能狠,又重情義,在亂世說不定也是個梟雄般的人物。
阿萍第一次教育孩子,遇見的五個孩子都很特殊。要是還能平安活著,她就能用水磨功夫去慢慢引導他們成長,但現在這生死危機中,阿萍能做的就是盡量簡短的把大道理灌入梟奴的腦中,讓這個心里有桿秤的孩子,自己去細心品味。
梟奴一臉沉重地接過阿萍遞給他的匕首“我明白了,作為大哥能做到的事,我會做,其余的不會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