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一行人為了處理流民安置的事情忙到深夜,到了晚上他們也不挪地方了。忙到頭暈眼花的淑娘又讓戶長們去招呼流民們出來吃禾城的大鍋飯。
是的,這幾年過去,禾城還是吃大鍋飯的處理。
阿萍曾經在第一年地里所有莊稼都依次豐收后,動過讓城中百姓回家各吃各的心思。但她這個心思很快就被她打消了,因為禾城需要消費。
大眾都知道在封建時代中,糧食、布匹等物都可以當作錢來使用。
糧食除去交稅的那份,剩下的在百姓手中的糧食,他們不一定舍得吃舍得花。只會盡可能囤著,以備應對未來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產生的不時之需。
這樣禾城的消費能力就下降一大截。
作為領導層的阿萍他們,不是面向商隊消費的大戶,那城中百姓的散戶的消費就不能再降了。
阿萍見多識廣,她知道真正聰明不自傲的商人,他們很重視金錢,哪怕是幾枚銅板在他們眼中也是錢。
如果禾城只能路過的商隊們歇腳食宿,長此以往禾城就真的變成了商人之間的落腳地,而不會愿意在禾城中盤桓。
一個商業流通不舒暢的地方,阿萍是不會讓這句話出現在禾城上的。
禾城負責了城中百姓的食宿,那么他們就能攢下積蓄,去向外消費。滴滴點點的布匹、糧食,雖少卻能讓商人心中對禾城有個能掙到錢的印象。
說不得什么時候,就能讓他們心中生出禾城是個可以銷售商品的地方,路過這附近那就順便去瞧瞧。
可不敢小看順便二字,這兩字需要很多年的培養才能扎根于人們心中。畢竟這世上還有一個道理叫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深夜,空地上壘起土灶,又架起幾口大鐵鍋,旁邊的桌子上擺著一大摞一大摞的陶碗瓷碗。漸漸地伴隨著鍋中白色的水霧升騰,在場所有人都聞見了空氣中彌漫的豆粥香氣。
在這糧食的香氣中,眾人仿佛還聞見了一股來自葷腥的獨有香氣,鮮極了那味道,裹挾著蔥姜的香氣霸道地侵占人的鼻腔、肺腑。
顧昱原本正低頭翻閱自家的戶口本的,年輕時他家里有過幾個錢,所以他也識得幾個字。
禾城中原有的戶長不夠用,他和另外幾個男女便被淑娘賦予了戶長的工作。
他們顧趙二族剛住進了禾城分配給他們的新房子,屁股還沒有在椅子上坐熱,就又被叫出來吃飯。
雖然不知道禾城人為什么要聚集在一起吃飯,但是兩族人在逃難過程中每家每戶的糧食都所剩無己,能有不要錢的飯吃,他們當然是高興的。
顧昱出門時,順手就把自家的戶口本拿在了手上,此刻他正借著火把的光亮在翻看了。
他家的戶口本中,屬于他的那塊木板被蓋上了一個稻穗樣式的章子,他是怎么看都看不厭。
原以為自己進了禾城就變回老百姓了,卻沒成想他還能在身上掛著個活。
哪怕不如小吏,但戶長這個身份在老百姓眼中已
經算是了不得的身份了。因為它起碼能和官家黏上點關系,有些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