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觀是騎馬先行,糧草在后。想搶著時辰,先把江家的罪名踩實,抄家過后,家里的一應器物都是罪證。再抓了人,不怕不畫押認罪。
江家棋高一著,提前防著了別說是真耗盡家財去賑災,他不信。
他下午來的農莊,各處欣欣向榮。
本地佃戶精神面貌很好,完全不是普通農戶的面黃肌瘦樣。
就是楓江百姓,也都很有精神。
連小孩子,都知道他不是好人,一個個抱著大人的腿,半躲半藏,眼神倔強的等他分派。
百姓缺了主事人,不成大事。無聲的沉默壓頂,沈觀不敢亂來。
莊上賬本都被林庚拿走,他只能從農莊管事處,知道現有余糧、余銀。
他有賑災的流程,農莊上既然有,他就想先挪用。
一下午過去,楓江百姓沒有來領的。
他們沒有主事人,但他們有村民代表。
這些村民代表,原是十戶推選一個聯絡人,方便與農莊管事交接,傳遞需求。
現在也跟朝廷的人說需求。
他們要朝廷的賑災糧。
“我們都是些鄉下人,不懂那些彎彎繞繞,可我們有骨氣,不吃偷來的飯”
朝廷把江家問罪,又拿江家的錢糧來賑災。
同樣的糧米,他們從前用勞動換,現在跟搶來的有什么區別
沈觀被頂得心口疼,他說“朝廷的賑災糧要等兩天才到,你們先領這個,過后本官盡數補上。”
補也沒人要。
他們前陣子都包吃包住,務工的銀錢都在手里。
江知與分糧到戶以后,也依著他們需求,劃了邊邊角角的地,給他們種菜吃。
確定能在農莊繼續務工后,好些人都買了米面慶祝,各家都有余糧。
再不濟,互相接濟接濟,熬兩天又怎樣
鬼門關里跑出來的人,還怕餓兩天
沈觀只能再次退讓,兵卒滿農莊跑,一戶戶的問,要確定哪些人愿意返鄉。
普通賑災,通常不返鄉的選項。
先安定下來,以后想走,自己攢錢回鄉。
楓江有水鄉的別稱,也是魚米之鄉,此次遭災后,傷亡重大,本就缺人,多回一戶算一戶,沒必要擠在豐州。
說起返鄉,有些人態度松動了,問返鄉給多少盤纏。
朝廷的賑災款就三千兩,再加糧食、草藥。
銀兩不能按照人頭分,留在當地的人還需要建設,工費壓低,再劃地落戶,給他們修最低居住條件的屋子,銀子就得去一半。
發到各人手里的,不會是現銀,是務工所得。
盤纏多少,看他們貢獻。
這一說法,和他們聽來的故事里是一樣的。
朝廷是以工賑災,勞動換錢,一邊建設,一邊安置。
房屋蓋好了,他們手里也有錢了,再按人頭分地,留些糧食,然后免稅幾年,讓他們休養生息。
先前聽著挺好的,可江家的小東家說,想返鄉的,每家給三兩銀子。
走之前,他們每家都有人在廠里務工,一個月就能攢一兩銀子。
這番對比,更顯得朝廷沒有誠意。
不過他們聽的故事多,江家宣揚時,是夸夸為主,他們知道圣上是好君王,朝廷也有心系百姓的好官。
那故事里不也有被砍頭的貪官壞官嗎
他們運氣不好,攤上壞官了。
已經七月半,入秋后,冬天就不遠。若沒盤纏傍身,他們返鄉就是凍死的命,不如留在豐州。
一下午的統計,沒有一個人愿意回。
沈觀氣得拍桌,晚飯都沒吃幾口。
農莊上靜謐,食品加工坊暫時關閉,原在這里忙活的江氏親族都收拾東西,躲回家里去了。
油廠里,選定的楓江百姓,下午還來榨油,出了狠勁兒,出油率略高了一點,大家都開心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