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定概率跟天子對策,一問一答間,考生的心里素質跟個人才思一覽無余。
這場策題很常規,兩道經史,二道時務。
時務是謝星珩熟悉的,朝廷真的很急,二道策問,一錢糧、一水利、一商貿。
賑災要錢要糧,錢糧從哪里來
商業經濟可以帶動民生發展,當前時代生產力有限,農商大有可為。
因地制宜,以“振興鄉村”的觀念,去解決民生問題。
各地經濟整體性提升,抗風險能力也自然提升了。
經濟提升,老百姓手里有了閑錢,就會拿出來花,市場流動起來,經濟也就活了。
但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一代代人去努力,方針定下,還得有推行的魄力,也得有壓制權貴鄉紳的本事。
對謝星珩而言,這二道策問,實際上一道題。
商貿流通了,錢糧攢起來了,才能大興水利。
水利怎么做,就交給專業人士。他只能提一點理論性建議,沒有實地勘察過,怎樣開工,他不懂。
正經寫上卷子,又不能這樣激進。
提綱寫完,謝星珩抱著手爐沉思許久,在文辭上做了修改,讓他的話看起來偏理想主義一點,有年輕書生的意氣,顯得他很“呆”,不切實際,又真的有想法。
想法能不能實現另說,這點才干足矣。
經史類的題目,是謝星珩本次科舉最大的難關。
大啟朝是個架空朝代,可這里的很多東西,包括文化發展,都能在他熟悉的歷史里,找到些許影子。
尤其是文化。就拿科舉來說,所讀書籍,跟后世沒區別。
這方面他能依據所學,大膽作文。
到了史料這塊,他便束手束腳。
他還沒來得及翻幾本史書,當朝政局了解也非常淺薄,有限的精力全撲到了書本上。
寫寫刪刪,整出兩篇中不溜秋,毫
無亮點的答卷,再把時務二策擺一塊兒,簡直是屎上雕花。
謝星珩長嘆一聲,仔細檢查,照著格式,認真謄抄完畢,他的考卷就定下了。
交卷出場,已近黃昏。
鄉試二考,今天出來最晚。
考場內,有考生點上了蠟燭,繼續熬著時辰。
謝星珩臨近大門前,揉揉臉,把喪喪的情緒趕走。
無所謂。
他來了一回,也算長了見識。
區區科舉,也不算很難嘛。
多給他點時間,他背背書,翻翻史冊,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就沖他這張臉,真到了殿試上,探花也考得。
今年人事已盡,他無愧于心。
中秋佳節,貢院外等候的人少了大半,余下都是考生家屬跟氣氛組。
謝星珩混了臉熟,今天出來被好一頓夸。
他四處拱手,張口祝詞一溜溜的,聽得大家伙都樂呵呵的。
貢院正對著的街前,江致微跟七八個書生在這里等他一起過中秋。
“有人攢了局,開了中秋詩會,大家以文會友,都等著你過去,我們走吧”
謝星珩來到京都以后,行蹤神秘又低調,連江致微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別人更是找不著。
他只在考完后,在貢院門口亮相兩次,聲明傳播卻遠。
由他帶動的故鄉”熱潮,在中秋這天,更是氣氛高漲。
謝星珩出面少,惦記著家鄉,還不忘幫助同年,做好事不圖回報,許行之還在外說過,謝星珩是廩生,側面說明他的才華也好。
人品好,才華好,都樂意跟他交朋友。
謝星珩婉拒了“實在不好意思,改天吧改天我去君子坊轉轉。今天實在不方便,我夫郎陪我來京都,我倆新婚不久,同在異鄉,獨留他一人過中秋,太過孤單。”
書生的詩會,多數會請唱的來。
就算不請,場上男人多,他帶著夫郎一起去也不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