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一害羞就想跑,轉個話題卻是本能。
他說“風太大了,吹得燈籠到處跑。”
謝星珩垂眸,燈籠貼著墻,來回滑蹭。
是風吹動的。
他突然想到一句話。
不是風動,是心動。
有話就要說,好話更要說。
謝星珩跟他玩諧音梗。
“不是燈籠動,是星動。”
星星燈籠在動。
江知與的心猛跳一下,比接吻時更激烈。
他不如謝星珩會說,但他坦誠。
“小謝,我也對你心動。”
真誠才是必殺技。
謝星珩耳朵聽紅了。
兩人出街,手牽得緊緊的。
剛過來,是謝星珩帶著江知與走走逛逛。
多走一陣,江知與放開了玩,這也感興趣,那也想看,就成了他在前面走,謝星珩在后面跟著。
謝星珩落后兩步,剛好是手拉手的距離。
江知與跟謝星珩說“我十歲以前,才這樣上街玩。”
后來只有年節里,才跟著父親和爹爹出門逛一逛,平常少在街頭走。
謝星珩讓他盡情逛,“我陪著你。”
江知與少在外頭走動,主要原因就是好人家的哥兒姐兒不會隨便拋頭露面。
他們家又不缺吃少穿,不需要他在外頭奔波,不能跟普通人家的哥兒姐兒一樣,在外頭跑來跑去。
夫君不介意,夫君還陪著他一塊兒,他做什么都行。
他很少出來玩,街邊小物件卻從未缺過。
雜貨鋪的新鮮玩意兒,他都有。
京城的俏貨也有。
可他今天看什么都有趣,吃的買了,喝的買了,零碎小玩意兒也買了。
他舍不得放下燈籠,更不想松開夫君的手,都是原地與夫君共吃一份,再把玩了會兒的物件隨機送給路上的小孩兒。
一路往更中心的地方去,他們看見了一座巨型燈塔。
用各種花色的燈籠堆出來的燈籠塔,比旁邊的二層酒樓還高。
酒樓外面,避開大門的地方,也有燈墻。
每只燈籠下,又有燈謎。
擺了燈墻的鋪面,都會給個彩頭,基本都是店里現有的貨。
有人賣酒,有人賣飾品。
場內最大的燈塔,是多家商戶聯名搭建的。
趕上鄉試,書生才子多,彩頭是文房四寶。
燈塔的猜燈謎活動叫“登科”,登科及第,好兆頭。
謝星珩通俗理解,這就是爬塔活動。
爬得越高,獎勵越豐盛。
江知與在豐州沒見過這樣的玩法,兩人到了這邊,就看起了熱鬧。
燈塔分四面,最高可有四人“登科”。
下邊已有書生扎堆排隊,根據燈籠上的編號,取燈謎來答。
來都來了,不去玩玩太可惜。
輸贏是次要,小魚開心,便去看看。
江知與很是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