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口縣全民參與制作果干,貨品被果商們銷往各地。
他們沿路賣,有人賣得快,又回來復購。
果干的定價,已經被謝星珩抬高了。
再想有三十文一斤的進貨價,得拿貨一千斤以上。
低于五百斤,都是四十文一斤。
五百斤以上,一千斤以下,是三十五文錢一斤。
他敢定價,百姓們還喏喏不敢聽。
黎文君不懂生意,但知成本,知道這個定價,才會讓百姓們真正掙到錢。否則一點承擔風險的能力都沒有。
她找了幾個大家族的族長商議,先強制執行一周。
因價高賣不出去,那就調整回來。
謝星珩跟她說“不用這么麻煩,你放消息出去,你們只認一千斤的訂單,但沒有限制購買人數。他們幾個大果商湊吧湊吧,一人兩百斤總沒問題吧”
這一步是增加出貨率。
當地是不能囤貨的,今年沒有地方囤貨。保質期有限,囤久了,制成果干也得爛手里。
果干市場還沒有打開,來進貨的商人都是“吃老本”,是年年來津口縣采購水果的那一批。
再加一個謝星珩。而謝星珩來的時候沒想到會多一個生意,人手不足。現在津口縣出貨,優先給其他果商。價錢也高一些。
果干比水果輕,不壓秤。一千斤能裝滿滿兩大車。為了方便趕路,一千斤得分四輛車。
能帶四輛車的貨物,都是大商人了。
這些果商都拿捏慣當地果農了,今年出了個果干,他們反被拿捏,已經很不爽。
買了些貨,就近在附近府縣試著賣,很快賣脫銷了,他們心情才好轉。
果干的售價,他們以糖價做參考,還提價了。賣七十文一斤,純水果做成的,水果什么價位,大家心里有數。
因緊挨著南地,越靠近這里,水果價位越低。喊價七十文一斤,成交價是六十文一斤。
這都賣完了。
他們滿懷喜悅的再次回到津口縣,覺著賣果干比賣果子有“錢途”。
結果這批果農太過分了,坐地起價,沒有這樣子做生意的
他們氣呼呼的,甩手走人。但又舍不得離開津口縣。
因為此次出去售賣,他們打聽過消息,只有津口縣有果干,別的地方都沒有。
果干比水果好運輸,價格貴了些,但損耗小,總體跟他們售賣水果的利潤差不多。
碰上生意不好的時候,還能囤一囤,不用立即賤賣。
他們舍不得走,就被黎文君拿捏了。
舍不得走,就會進貨。
今年是第一次售賣果干,黎文君也要穩著來,這便按照原計劃,找了個托兒,去跟他們搭話。
托兒經過培訓,偽裝成外地商人,過來進購水果。
看他們住客棧,衣著打扮富貴,有商人標志性的錢紋繡樣,就來跟他
們搭話。
商人之間搭話,排除競爭關系,別的都好說。
同是采購水果的,因誰也沒法子吃下整個縣城的水果,都能和氣說說話。
果商們正不滿,嘴里說著氣話,跟托兒介紹南地其他縣城的果子。
“又多又好,拿貨也快。津口縣就是近,別的優點一樣也沒有”
托兒很認真,詳細問了,還了解各樣水果的口味、常價,運輸注意事項,常溫能保存幾天。裝得很像樣。
他們越聊越火熱,客棧老板反而聽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