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圍觀的百姓,也進屋找個空位坐。
地方就這么大,人擠多了,就待不下去,百姓們也不好意思,至多進屋討口熱茶,就拉也拉不回去的,非要站在屋檐下,說他們就是來看熱鬧的,屋里沒有熱鬧看。
年終獎的環節,在加入了獲獎感言后,稀釋了枯燥程度。
搞完以后,謝星珩才說起了場面話。
“今年是第一次辦慶功酒,大家伙兒一定很奇怪,怎么不是去年辦,也不是前年辦,今年有什么特殊的情況嗎”
謝星珩抬手遙指,原地轉了一圈“是的,今年有件大喜事,我們逛小集又擴大了從現在開始,它是真正的集市了”
隨著他話音落下,對街那些新買的鋪面下邊,都有個伙計扯下紅布,帶動一片鑼鼓奏樂聲。
謝星珩帶頭鼓掌,白喜文他們隨后跟上,在屋檐下的百姓們看著這一排排的逛小集招牌和幌子,都瞪大了眼睛。
逛小集從前是個大鋪面,也就是兩間多一點的鋪面大小。將近三年的時間里,他們看著逛小集一點點的擴大。
因為這是他們經常來的地方,每一次的變化都看在眼里,很快就習慣,對于下一次的變化,是由衷的喜悅與感嘆,到了鋪子里,能跟伙計說一句“又擴了鋪面啊”。
那時慢慢來,他們還沒切實的感受。
逛小集的客流量有目共睹,掙了錢,再去擴大經營,不是正常的嗎
是正常的。
還是有發展軌跡的。
今天可不同,他們一次性把對街那幾間鋪面都換上了逛小集的招牌,一眼看去,全是逛小集,對圍觀群眾造成的震撼可想而知。
屋里吃酒的人,也都出來看,有人還在跟著鼓掌叫好。氣氛感染之下,好些人都流下了眼淚。
有人是江家的老伙計,從逛小集還是雜貨鋪時,就在這里干活。
有人是后來加入;有人是江家一手培養出來的。
這些人,有縣里的,也有鄉鎮的。
他們在同一個地方共事,看著逛小集從一間門店,發展成沿街兩排商鋪。
往日的忙碌與辛苦,都在這一刻獲得了巨大的滿足。
他們是來掙錢養家的,但他們對逛小集是有歸屬感的。
謝星珩沒有擴音的喇叭,只能照著老樣式,先敲銅鑼,等臺下安靜了,再繼續說。
這是江家搞活動的常見動作,百姓們都習慣了,聽見銅鑼響,他們都會靜一靜。
謝星珩道“這幾年大家都辛苦了,逛小集能發展到成今天的規模,離不開你們的努力。也感謝父老鄉親們,感謝你們愿意相信我,給我一個機會,讓我能在經營中,一次次調整改善,學習提高,給你們更好的商品,更好的服務。”
謝星珩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是學生代表,父母還熱愛讓他在親戚面前表演節目,社牛屬性天生點滿。當眾演講對他來說是小意思,脫稿隨性發揮都足夠。
他也真誠的感謝大家,這幾年忙下來,他比在現代時的奮斗更有實感。
追名逐利,和踏實的干事業,帶給心靈的感受大不相同。
從前他忙完,只感覺空虛。計算下來,只有一個個冰冷的數字。
現在他知道他在做什么,他的行為會帶來什么后果。他可以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給百姓創造財富。
演講要適可而止,不能光顧著自己感動。
謝星珩又一次回望兩排鋪面,跟百姓們說“接下來,有請我的夫郎江知與江老板來跟大家講兩句。”
江知與下來前,謝星珩給白喜文使眼色,白喜文立馬叫人抬箱子。
箱子里是謝星珩前兩天準備好的契據賬本。
大小箱子擺一塊兒不漂亮,也不大氣,像是“大箱子不夠,小的來湊”,顯得寒酸。
謝星珩又把大箱子的賬本重新擺放,再把裝著契據的小盒子都放進去。
幸好箱子是弧形大口的蓋子,不然還壓不住。
江知與上臺,謝星珩還過來迎,兩步的臺階,都要拉手,扶一把,下邊的人都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