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謝星珩寫來的“人才信”,他們力不從心。
到是有些熟人,也有些學生,自家孩子也讀書識字了,跟在身邊手把手的教,能出來辦事,但他們都老了,農莊要交給小輩手里了。現在那些人,都跟著何義歸在干。
小一輩的青壯年,在做接班的準備。
謝星珩聽著眼眶發熱,“這些都是小事。你們請郎中看了嗎郎中怎么說”
他們都是傳統的書生,久坐不動,缺乏鍛煉。耗神費心的事辦多了,身體自然衰弱。這是藥救不了的。
幸好何義歸能抗事。從前是往外頭押鏢跑得多,給弟兄們安全感。現在都不押鏢了,他每天要抽大半的時間來學習,四個先生輪流教他,只累了何義歸一個。
“都說要歇著,哪敢輕易歇著”
謝星珩知道他們是被兵變的事情嚇壞了,心神始終不敢放松。
便跟他們說“都放心吧,如今世道穩定,皇上勤政愛民,是明君。咱們生活在天子腳下,無需擔心。”
天子腳下都不安寧,當今朝廷就不足擔起天下的重任,該歇歇退位了。
他們五人曾經就朝政密談過,對謝星珩的政治敏感度,四位先生高度認可。
后來再給豐州縣寫信,都很少加個人分析,盡量客觀,讓謝星珩自己判斷。
謝星珩沒把話說得直接,聽起來像是普通的安慰,但他們都知道,這是朝局未來幾年的走向。
走向的確定,是
謝星珩結合林庚最后給他寄來的信件,參考“五年之約”,再有殿試策問的核心,以及皇帝給他的待遇來推斷的。
他不知道他去翰林院這件事,有沒有林庚的手筆。但皇帝一定會盡量拉攏他。
新皇登基頭兩年,是清理政敵,肅清匪患,賑濟災區。第三年起,就要搞事情了。
謝星珩還沒入職,跟他的dquo同事們▃▃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接觸,他對朝局的實際情況了解不多。
依著他的淺薄經驗,新皇登基以后,從前簇擁著他的文臣武將們,就要“挾恩圖報”了。
他們是功臣,理應封賞。
他們是能臣,天子理應如從前一樣聽話,對他們的意見,重而用之。
他們是保皇黨,是“自己人”。朝中只剩下“自己人”,自己人就該內斗了。
這些從前因為同一個目標捆綁在一起的人,終會因貪欲和野心,放大利益的分布不均,再有往日積壓的不滿與矛盾。沖突一觸即發。
新皇做事狠絕,將異黨誅除徹底。又太過自信,以為可以在這些“功臣”之間搞制衡,但顯然,一只“猛虎”,也會在群狼環伺的處境里,受盡掣肘,進退兩難。
他急需扶持新貴。
下一批新貴,除了能辦實事的文臣,也會大力拉拔勇武無雙的武將。
這是戰備的必要條件。
這之前,大家一起修生養息。
謝星珩說“或許你們可以搞片小菜園,種種地。”
生物療法,種田大法。專治操心過度。
過過悠閑日子,想想怎么種菜,比較誰種的菜最好,每天動一動,哪怕是拔拔草,總好過這樣一日日坐著耗時辰。
他們笑呵呵應下“行的,你們來了,我們也就放心了。”
朝中有人,就有容錯率。
何義歸辦事前,也能有人商量,他們幾個老頭子,可以歇歇了。
謝星珩哪能真讓他們歇
真歇下,又是個人價值問題,不被需要,難保不生病。
“種地就是活動活動筋骨,也能想想怎么種地好,怎么除蟲怎么除草,什么時候追肥,挖的坑有多深,怎么讓菜地齊整漂亮。讓你們心里緩緩,但莊上離不開你們,還得勞你們費心管教。”
郭孝祥笑聲爽朗“好好,老江這輩子,相中你這個哥婿,夠他吹一輩子了”
謝星珩借此轉移話題,跟他們聊老家的事。
豐州縣發展好,心有抱負的讀書人,聽了無不心馳神往。
這也是一劑強心劑,京城農莊也一樣。他們從無到有,現在都是種地的一把好手。
原來跟藥材打交道,都是受傷生病了用藥,哪成想,他們還能自己種植養殖
人活著,就有希望。
家財散盡沒關系,聚散離合是人生常態。都要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