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說了,這般重要的事,你當兒戲,那便算了。”
謝星珩點點頭,問“如果我們有了您滿意的進度,您會出手嗎”
常如玉對謝星珩的厚臉皮表示驚訝,他擺手“看情況。”
謝星珩這便告辭離開。
他離開常家后,常如玉還在書房坐了好一會兒,然后去后院里找他夫人,讓她隨便找個由頭,約些后宅的夫郎夫人們來玩。
“須得把謝敬之的夫郎請到,你們跟他聊聊糖鋪糖廠的事,看看他有沒有本事。”
常夫人知道早上有個姓謝的大人來家里拜訪,沒想到常如玉還要打聽謝家夫郎,不由奇了。
“怎么回事”
常如玉搖頭“一點公事,他們跟顧家交好,你發帖子時,從顧家入手。”
常夫人應下,想著顧家糖鋪在搞“小福星”活動,便以此為由,約人來聊聊,看各家小孩要不要去湊熱鬧。
常家寫請柬時,謝星珩回到家里,急忙忙找到江知與,讓他做好準備。
“有一場考驗要來了。”
江知與知道是向家的事,問“什么考驗”
謝星珩心緒難平,坐下后又起身,來回踱步,腦中思緒萬千,眉頭擰起又松開,最后在江知與擔憂的眼神里,雙眸發亮的跟他說“可上青云的機會”
這是意料之外的發展。
原來是常如玉答應做他們背后的靠山,只在采購糧米時,有個名頭,好鎮住向家的人,讓沖突從官壓商,變成官對官的平級較量。
在經商一事上,謝星珩有把握搞死向家。
但常如玉可能是帶兵過的原因,沒有文官的“含糊”。這件沒有入系統、走朝堂流程的事,任誰去辦都沒關系,他看結果就行。他偏不,他要知道具體的人員,知道負責人。還要看這個負責人的本事。
行軍打仗的人,有這個謹慎是正常的。
他們要為將士的生命負責,斷不能用錯人、走
錯路。
文官的容錯率就相對高一些,尤其是這種沒走明路的事。
附和一句,答應就答應了。反正沒有文書。
成事了,功勞有他一半。沒辦成,此事與他無關。后果由謝星珩跟江知與承擔。
這件事辦成,在“糧王”的塑造上,他們會需要江知與出謀劃策。
糧王需要足夠的糧倉來撐臺面,擴名聲,一間間的糧倉都會成為“國有作坊”。
國有作坊的管理人,會是官員。
例如織造局。
江知與聽了,心臟跳得很快。
“嗯,他們不一定需要我出謀劃策”
謝星珩說“沒關系。這只是一個機會,你能接住就好。他們什么時候找你,都無所謂,重要的是這個機會要接住。”
有多大本事,辦多大的事。
從前沒有“糖王”,江知與跟徐誠合作糖廠以后,便有了。
朝廷從前沒有“糧王”,難道他們這些滿腦子利益分割幾何的人,還能憑空造王嗎
一件事,尤其是朝廷的事,辦事的人和上級官員的利益是不沖突的。
一個皇商的名頭給下來又如何這對他們的烏紗帽友好,他們就會干。
“糧王需要足夠多的糧食。他們一層層的分利,天下田地都種滿糧食,糧倉也是空的。所以他們必須有一個能辦實事的人,先把這個功勞打下來,大家再來分利。而這件事,他們最初肯定不會舍得外放。我們耐心等著,他們找來,你便成了。我們不管他們怎么分功,我會助你上青云。”
鋪墊數年,糖廠這顆“基石”穩穩筑高臺,讓江知與有了被考驗的機會。
否則,純粹以后宅夫郎的身份,這件事想也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