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七,江知與應約,跟蘇冉結伴,去常府做客。
常家是大家族,世代武將,家眷常年留京。家里除卻家仆,還有配額的親兵,走哪里都能看見人。
招待客人的地方在后院,也是罩了能覆蓋整座院子的紗帳,隔開一處沒有蟲咬的乘涼地,叫人上茶上糕點,用的還是時興的蜂蜜水果茶。
蘇冉輩分小,跟江知與進來以后,行禮介紹過,坐的位置就靠后邊。
常夫人邀著他們往前頭坐“這回就是想問問你們小福星的事,坐那么遠,我也聽不見。”
蘇冉跟江知與順勢往前,分坐在常夫人的左右側。
常夫人保養好,臉上細紋多,沒有過深的皺紋,遠看著很年輕,近看也瞧不出實際年齡。
她有一張標準的鵝蛋臉,長了輩分與年歲,只見溫婉貴氣,不見半分嫵媚。
她跟蘇冉笑說兩句后,又側過頭看江知與,把江知與細細打量了遍。
“好俊俏的孩子,我聽說你夫君是今年的探花郎容貌般配得很。”
江知與經過數年成長,在社交場合不露怯,加之性格愈發外向,被謝星珩影響著,相比從前,更有幾分利落。
這分利落氣,讓常夫人很有好感。
江知與感覺得到,也知道怎么放大這份好感,言語中再提到江家是以武發家,就讓常夫人的好感越發濃厚。
常家是武將出身,常如玉轉而從文,也是干的武將的差事,不過多了個“儒將”的稱號罷了。
常夫人又是有意試探江知與,話趕話的聊下來,兩頭都舒暢。
過了會兒,她才把話題轉入正軌,說起了小福星活動。
蘇冉看得出來常夫人跟江知與聊得投機,此時不搶話頭,應答兩句,以“江知與設計的活動”為引,把話題又拋給了江知與。
小福星活動規則已經發布,早已完善過,此時再說,是根據各人提問來答疑。
受邀而來的夫人夫郎們,都很有眼力勁兒,沒讓常夫人包攬,一個個的排著問,盡量讓問題多角度呈現。
其中,以小孩子的安全為第一,又以“面子”為第二。這兩類的問題,被問得最多。
江知與跟蘇冉商量過,活動要以安全為首,到時會提前通知,人工調整上場順序,也做上臺人數的控制。
同一天上場的小孩子,人數在三十到五十之間。把因各種突發狀況,比如怯場、啼哭、生病,再有家長認為丟人,死活不讓來的浮動人員算在內,整體應能保證三十的出場量。
活動只說了開場日期,沒說結束日期。
到時就這樣安排著,還能根據時辰和現場情況來調整,有些帶著孩子來湊熱鬧的,可以臨時“插隊”上臺。
這樣安排,能最大限度的疏散人群,小孩子沒到日子,可以不用過來擠著受罪,多一分安全保障。
這活動也去官府報備了,到時會有官兵來。
選的
地點,也是靠近衙門的位置,這里是皇城,多番安排之下,各家緊著孩子,不會出大問題。
至于面子江知與懂的,他們認為上臺表演,是戲子行為。
他跟他們說了兩個概念,一個是小孩子的玩心、表現欲,以孩子高興為主。一個是家長的“望子成龍”心態,這是出名的好機會啊,家中有外向的孩子,可以上臺一試。
沒說一定要扭扭跳跳,也能上去練武、背詩。
常夫人問他“你家孩子去嗎”
江知與點頭,說到自家孩子,他眼神都柔和了
“要去的,他們倆外向愛熱鬧,我們最開始在鋪子門口嘗試的活動,就屬他倆玩得最歡。”
今天來這里的人,家中都有適齡的孩子,到了日子,都能上場玩一玩。
官家子弟,不拘性格,啟蒙都早。管得嚴不嚴另說,至少家長們都心疼。
心疼孩子們這么點大,就沒個孩子樣。
但心疼歸心疼,這樣在大庭廣眾之下去表演,他們還是不能接受。
話都說得好好的,根據積極性,江知與判斷,他們都沒幾分真心。答應了要去,到了日子,也該默契的不來。各種由頭,總能推脫。
他不強求。京城大,百姓多,百姓家的孩子能為著糖果來玩一玩就夠他們忙活了。
官家子弟來不來的,活動都能辦下去。
話到這里,江知與的“考驗”也來了。
常夫人輕嘆一聲,望向江知與的眼神很是欣賞,“我聽說你開了個糖廠,蘇夫郎都是加盟的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