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知與聽他的,笑容有幾分欣慰。
“從前感覺要好久,如今發現也快了。孩子們轉眼就長大了。”
后代長大,不拘哪方面的才干,只要人品沒長歪,于家族而言,就是大的助益。
謝星珩點頭“我們的孩子也要三歲了。”
寶寶們過三歲生辰,連朋友都沒請,只自家人吃一頓家宴。
他倆小名取大了,這些年過生辰都簡單,家人聚一塊兒,吃頓好的,送他們些玩具,便算過了。
滿三歲,可以取大名了,今年就有點儀式感。
一家人吃過飯,帶著孩子們去附近的道觀還愿。
孩子們穿上整套的道服,衣飾鞋襪統一。
過去辦了一場法事,然后謝星珩跟江知與帶著孩子們給祖師爺上香磕頭1818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說明來意。
夫夫倆帶著數個名字,擲圣杯,問祖師爺意思。
夫夫倆說一遍,寶寶學一遍,自己擲圣杯。
更換數次,確認下名字,他們再拜一回,跟觀里道長們說說話,約好會年底還會來。
大名確定,先叫幾個月,年底無事,便定下了。
他們出了大殿,江承海性急,問“都叫什么名字”
謝星珩說“大的叫江嵐,小的叫江庭。”
自家孩子,謝星珩精挑細選的字,好聽,寓意不算大。兩個字都跟景觀掛鉤,不算寄予厚望的名字。
怕不合適,他另取了幾個沒那么好聽的,問過祖師爺,這兩個可以。就叫這個。
天璣寶寶是大哥,也是小哥兒,叫江嵐,往后可以叫他嵐哥兒。
江承海跟宋明暉念了幾次,朗朗上口,確實好聽。
取個名字,他倆還夸謝星珩不愧是探花之才。
謝星珩的臉皮都繃不住了。
新名字需要適應,他們提前跟寶寶們說過,祖師爺賜的名字,是他們的大名,跟思勉哥哥的“思勉”一樣,往后出去,與人交朋友,就要用大名來交友。
小名是家人叫的。在家里,他們永遠都是寶寶。
兩孩子接受度還行,叫新名字總會慢半拍,還會扭捏著,不好意思。
謝星珩追根究底的逗著他們問,他們才說“顧爺爺說,大孩子才有大名”
原來在顧家學堂里上學時,他倆發現顧家的小孩子們都有大名,就他們沒有,他倆巴巴的去找顧爺爺取名字。
因為顧家的小孩子們,都是顧爺爺取的名字。
謝星珩笑得好大聲。
“好了,從今天開始,你們是大孩子了大孩子要不要去上學,跟你們的哥哥們說這個喜事”
他們得了新書包,自然要去的。
孩子們還舍不得爺爺們,跟他們問了又問,確認兩個爺爺不會悄悄離開,就背上亮晶晶的新書包去顧家上學。
兩孩子臭美,先給顧老爺說,等著顧老爺在學堂上做正式的介紹。
他倆還帶頭鼓掌,把顧家的娃娃們逗得直樂。也收了些筆墨紙硯做“大孩子禮”。
這些東西,他倆拿回來,一樣樣的分配。
江承海有,這是早畫的餅子。
謝根一家三口有。
都是寶寶的親人們,他們要公平
然后兩個爹也有。
他們是大孩子了,要會“養家糊口”了。
兩個活寶滿屋子跑,整個宅院都充滿了歡樂的氣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