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仔細整理了衣著,朝著馬車走去。
馬車內,孔融正襟危坐,手里捧著連同任命文書一同送來的少府印綬。雖是升官,但他臉上不見一絲喜色,取而代之的是滿面愁容。
此來雒陽,不知是福是禍
正當他為自己渺茫的前路惆悵時,馬車突然停了。“為何停車不前”孔融不悅皺起眉頭。
話音剛落,車外就傳來馬夫抱歉的聲音,“府君,外面有一儒生攔了路,小的沒辦法這才勒了馬。”
儒生孔融心生疑惑,掀開了簾子,他倒要看看何人如此大膽。
只見一青年立于馬前,儀表不凡,見到他,十分恭敬拱手行禮,舉手投足間頗具儒雅之風,孔融頓時心生好感。
“汝乃何人為何攔某馬車”
“在下王邙,太原人士,今日特來請見孔府君。”王莽這個名字在這個時代是絕對不能用的,所以他便給自己取了個假名王邙,當然他也不是瑯琊人,這么說只是增加贏面而已。
太原人士,還姓王,難道是太原王氏想到這一層,孔融的態度立馬就變了,言辭中早已沒了怪罪的意思。
“汝見我又所謂何事”
“府君大禍將至矣,卻仍不知。”王莽說得云淡風輕,但落到孔融耳中卻似千斤之重。
路上人多嘴雜,不是談事的地方,孔融便將人請上了馬車,隨即拉著人到了自家府邸。
席間孔融以禮相待,甚是謙虛,“不知足下可否言明某到底有何禍”
王莽也快人快語,“今太傅袁隗把持朝政,此次召府君入京,名為講學,實則。”說完又不動聲色觀察孔融的反應。
果然對方神色異常,萬分不安。
王莽心里有了底,又接著說道,“不僅如此,袁隗以伴讀名義將世家子召來雒陽,實則為人質牽制各方諸侯”
王莽說得越多,孔融心中更加惶恐。來的路上他是心中沒底,如今看來是禍非福啊
孔融當即起身行禮,言辭懇切,“不知足下可有良策還望不吝賜教。”
王莽趕緊將人扶起,“古人云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府君今日之困境乃福禍相依,又怎知是禍非福”他并沒有明說,而是先賣了個關子。
果然孔融被搞得云里霧里,他只看到自己前途一片暗淡,甚至還有牢獄之災、性命之憂,哪里有什么福
“還望足下明示。”作為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孔融將不恥下問四個字刻在了骨子里,他并沒有因為王邙年紀小就輕視,反而放下面子繼續請教。
秉持著尊老的傳統美德將孔融扶回座位上后,王莽神色輕松,給對方娓娓道來,
“府君乃當世大家,名聲遍布海內,若袁隗敢對您不利,定會引來天下人非議,故定無性命之憂。二則府君如今為陛下講學,又掌管太學,趁此機會廣收門生,傳播儒學。如此府君還覺得是禍非福”
“這”孔融喃喃沉思,只覺王邙句句在理,當即喜上眉梢,“善哉”
大喜過望的孔融又吩咐仆人準備酒宴,他要好好招待王邙。
宴席間不禁聊起儒家經典,兩人越聊越投機。王邙對每一部儒家經典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席間滔滔不絕,這著實讓孔融刮目相看,不知不覺竟生出幾分知音之感。
“足下真不愧為太原王氏之后”孔融不禁感嘆道。看向王莽的目光中全是欣賞。
王莽卻坦然一笑,“在下雖祖籍太原,卻并非出身太原王氏,乃是一寒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