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劉謝只好連連稱是。
而之后幾天伍孚來教授騎射時,劉謝也沒多高的興致。除了袁熙不在外,還有就是劉謝騎射差是真的差,不是裝出來的差。
劉謝也仔細分析過這個問題,除了自身主觀因素外,還有一個客觀因素,就是騎馬只有單馬鐙。
意思就是在騎馬過程中,下身只有一只腳是固定住的,而另外一只腳使不上勁,再加上馬奔跑起來又快又顛,下盤十分不穩。
劉謝能保持自己不掉下去就已經十分不易了,更莫說還要在馬上拉弓射箭了。
馬場里騎了好幾圈,她射出的箭全部脫靶,備受打擊的她只好勒了馬,下馬休息。
伍孚走過來幫忙牽了馬,等劉謝下來后將手中韁繩交給了場地的士兵。
看出劉謝今日心情不佳,伍孚也沒了往日的嚴厲,“陛下是有心事”
伍校尉,哦不,現在應該稱伍中侯了,半月前劉謝將伍孚從越騎校尉升任北軍中侯,監北軍五營了。
劉謝點點頭,本想和他聊聊袁紹,但是想想還是算了,轉而說道,“伍中侯,你說既然配了單馬鐙,為何不再多加一個這樣豈不是更為輕松”
這也是劉謝一直想問的問題,老祖宗們都聰明到發明馬鐙了,為何不干脆在另一邊也加一個這如果運用到騎兵上,那戰斗力可以大大提升。
伍孚聽后浮現淡淡笑意,但認真回答了劉謝的問題,
“陛下有所不知,我朝鐵礦開采難度極大,再加上冶鐵困難,是以每件鐵器都十分難得。故先滿足兵器、鐵甲等,而后再造其他。”
這樣啊所以不是老祖宗笨,歸根結底還是生產力落后的緣故。看來她不僅僅要生產糧食,還得放眼于工業。
“伍中侯,你在軍中多年,依你之見,若是給戰馬加上雙鐙,戰力是否能加強”
“這”在此之前,從未有人用過雙馬鐙,伍孚也不敢亂言,“末將不知。”
對他們而言,馬鐙只是一種幫助人上馬的工具,至于戰力問題,都歸咎于個人能力。
既然不知,那親身體會一下不就知道了劉謝當即喚人拿來兩幅馬鐙,再簡單將兩副改造成一副。
伍孚在一旁不明所以看著,不一會兒,一副簡單的雙馬鐙就成功在劉謝手中誕生。
劉謝又讓人牽來馬匹,將之前的單馬鐙換下,換上她這副雙馬鐙。
一切大功告成后,劉謝拍了拍這匹馬,“伍中侯,試試”
伍孚也十分感興趣,當即應下,一手拽著馬鞍,一腳踏著馬鞍一躍上馬。當他兩只腳都踩上馬鐙時,感覺下盤明顯穩了不少。
感覺不錯的他當即拍了馬后背一下,馬兒吃痛一下子跑出老遠。
劉謝找了個安全地方等著伍孚遛完馬歸來。
看著伍孚在場地內溜了一圈又一圈,劉謝心里便有了底:想來體驗感還蠻不錯。
事實的確如此。伍孚騎在馬背上,即使馬匹疾馳如風,他的下盤依然穩如磐石。他覺得這樣還不夠盡興,于是命人取來弓箭。他輕盈地在馬背上彎弓搭箭,試射了幾箭。
這般的英姿,猶如戰神降臨。他的動作流暢而優雅,仿佛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每一箭射出,都帶著雷霆萬鈞之勢,卻又精準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