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就是裝。
其中最有名的故事無外乎孔融讓梨了,孔融出身孔氏大族,家里有權有勢,難道家里連買一個多的梨的錢都沒有嗎
答案每個人心中都有數,而就這么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家中小事,為何會全天下人都知道其中不乏孔氏家族的宣傳。
而之后,孔融自然被成功舉為孝廉。
如此種種,簡直不敢細想。
到她這,舉孝廉已然成為那些世家大族把持上層政治資源的手段。
而她想要選拔出真正的人才,首先就得打破知識的壟斷,而要打破知識的壟斷,就得讓知識傳播方式變得簡單,要想讓其變得簡單,就得普及造紙術
而要讓平民愿意來讀書,首先得讓他們先吃飽飯,要讓他們吃飽飯,就得發展生產、平息戰亂
劉謝越想越絕望,腦子已經開始痛起來了。
要把這一切都干完,少說也得好幾十年,等到那時候,她的大漢早亡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她可是開了掛的女人
知道歷史的好處之一,她知道哪些是人才,可以無比精準將他們全部挖過來,為她所用。
她現在完全可以寫個賢才令,發往各個州郡,讓這些人前來雒陽。
但是人才都比較挑剔,他們不但要挑主公是否德才兼備、心有溝壑,還要看對方實力是否值得跟隨,更要求自己的主公要禮遇有加。滿足以上條件,他們才會忠心追隨。
但就她現在這個情況吧,老巢剛被燒,前途一片渺茫
雖然前景不容樂觀,第一天她還是讓尚書臺草擬了份賢才令發往各州郡,反正來了就是賺到。
除了這個,在臨時朝堂上,少府孔融總算發揮他的作用。
“陛下,如今朝廷人才凋零,又值用人之際,臣倒是有兩個人才想要舉薦給陛下。”
“哦能得少府青睞之人,必是人中龍鳳,不知是哪一人”劉謝也有些好奇,甚至有些期待孔融會舉薦什么人才
孔融拱手道,“一人是王邙,出身太原王氏,另一人為法正,乃是名士法真之孫。此一人皆是太學學生,臣在太學講學多年,發現此一人好善樂學,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孔融話語間對一人才學毫不吝嗇贊美之詞,讓其他大臣甚是好奇,倒真想見見這兩人到底是何方神圣,能入孔融法眼。
劉謝心里早樂開了花,這叫什么,她剛打瞌睡就有人遞枕頭。
她還在想要怎么搞定這些大臣把王莽、法正弄進官場,現在好啦,孔融一個人就解決了兩人就業問題。
孔融能舉薦這兩人細想也在情理之中。
當年王莽未篡位前被世人冠以儒圣的稱號,孔融則是當世儒學集大成者,兩人聊不到一塊去才有問題。
而歷史上的法正作為劉備麾下除諸葛亮外最受器重的謀士,可比曹操帳下程昱、郭嘉,能被孔融看中也在意料之中。
劉謝當即拍板,“既是少府舉薦,自是賢才。既是賢才,朕自然委以重用。聽聞王邙儒學造詣非凡,便留在太學擔任祭酒一職;至于法正便交給文和吧。”
說罷留劉謝又看看眾人,象征性詢問大家意見,“諸位可有異議”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