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謝聲音不辨喜怒,王允從中無法品味出什么有效消息,只能恭敬道,“還請陛下明示。”
劉謝十分滿意王允的反應,便直接道,
“前月西涼軍中生嘩變,朕想尋一能威懾全軍之將領,王司徒可有人選”
原來是為這事,王允暗自松了口氣。人選他自然是有的,選拔官員本就是司徒之職,他掌管著所有官員檔案,對每一個官員都無比熟悉。
“回稟陛下,有一人臣以為可擔此重任。”
見王允神情自若,劉謝便知道他對此人定有把握,不免好奇道,“是何人”
“此人乃是皇甫嵩。”王允回道。
劉謝對這個名字有種熟悉的陌生感,朝堂上她可沒聽說過有此號人物。
見劉協面露疑惑,王允補充道,
“皇甫嵩,字義真,乃涼州三明皇甫規之侄,曾與盧植一同平定黃巾之亂。初平元年董卓為禍京師,將其打入獄中,百官求情才免其死罪,從此之后便賦閑在家。”
皇甫嵩自身能力了得,再者其叔父皇甫規、其父都曾為涼州邊將,無論是自身還是家族對涼州人和羌氐人都有十足威懾力。
而董卓留下的這批西涼軍中,多半為義從注2,讓皇甫嵩為其統帥再適合不過。
王允這么一介紹,劉謝倒是想起來了,這不就是那位一個月就平定十萬黃巾軍起義的人才嗎
她沒印象是自己來的太晚了,如今的皇甫嵩已然落幕。但凡她要早穿來個五年,誰不知道皇甫嵩的大名
皇甫嵩在能力和對朝廷的忠誠度上都無可挑剔,但他有一個算不上好也算不上不好的點這人對權力沒有欲望。
想當年董卓入京之時,曾任京兆尹的蓋勛找到手握西園軍和北軍五校軍的皇甫嵩,想將董卓趕出雒陽。誰曾想剛聯系上,皇甫嵩就順從董卓的命令交出了兵權,然后任人宰割
還有一點,皇甫嵩在宦海沉浮多年,其中不乏遭小人陷害屢遭貶謫,誰也說不清他是不是因為對官場失望才愿意任人宰割
“如今皇甫嵩在何處”劉謝問道,心里已經打定了主意,無論如何都要將此人再度征用。
“自被罷官后便居于雒陽。”王允答道,說起來他和皇甫嵩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同朝為官,交情還是有些的,對他的遭遇也十分惋惜。
如今陛下既有再度啟用之意,他也為皇甫嵩感到高興。
“朕親擬道詔書,復任其為漢左將軍,王司徒便親自跑一趟,將詔書與左將軍印綬交予皇甫將軍。”
說罷便讓王允先行回去,后又讓陳泰將寫好的詔書與印綬交給了王允。
讓王允親自去傳召,足以說明劉謝對皇甫嵩的重視。王允也深知劉協之意,馬不停蹄趕往雒陽。
不過一天王允便回來了。還是將東西完完整整帶回來的。
王允拿著東西心情忐忑站在底下,事情沒辦好,他已經做好的被劉協斥責的準備。
不過劉協反應可以算是平淡,“知道了,退下吧。”
皇甫嵩不愿意接受任命,也在她意料之中。
人才嘛,都會有點脾氣,她能理解。
既然王允都請不動,那便由她親自去請吧。
劉謝打算悄悄走,要是讓那群大臣知道她要這樣去雒陽,絕對會一排排跪在門外,一個個哭得比死了親爹還傷心,然后以頭搶地、以死明志一條龍服務。
好在陳留離雒陽還算近,她可以暫時讓陳泰應付一下。在換了身常服后,劉謝便帶著馬超還有龐德這兩個保鏢出了門。
這一路上誰要是敢打她主意,那可就要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