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用了不到五天時間便將拖了好幾個月的河內太守案件全部查清。
而與卷宗一同呈遞上來的,還有彈劾廷尉崔溫的奏疏以及他在負責整個案件過程中徇私、不作為、陽奉陰違、瀆職等等罪名的證據。
看到疊起來比劉謝手掌還厚的證據時,劉謝都蒙了,法正這是真的往死里整崔溫,不給人留一丁點兒活路。
不過這恰合她的意,順水推舟,便將崔溫罷了官,讓他回清河種地去。
而本案主犯張極、河內太守于十日后腰斬于東市。張極沒有家眷,便只處罰一人。至于那河內太守,劉謝送了他一個三族歸天套餐,沒誅他九族已經算劉謝仁慈了。
處理了主犯,接下來是清算河內太守背后的勢力王允一黨。
王允為官幾十年,連司徒都做了十幾年,門生遍布朝野上下,劉謝不想看到第二個袁氏。
雖說王允并沒有造反的心思,可他有撼動朝廷的能力,辭官回鄉,安頓晚年,是她給王允最好的選擇。
人嘛,老了,就該把位置讓給年輕人,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
至于這個算不上太年輕的年輕人,便是鐘繇。于是鐘繇在他人生第四十七個年頭,終于當上了三公之一的司徒。
劉謝讓鐘繇上位,實則是為了拉攏他們背后的潁川士族。她要讓這些喜歡兩頭下注的士族看到,她才是更有潛力的老板。
而她也借助這件事,做了一個重大決定裁撤冗官。
這年頭,但凡有點關系都能舉個孝廉,可謂官滿為患。而這群人里,大多數都是不學無術的混子。對于這群占著茅坑不拉屎的人,劉謝早就想動手給真正有實力的人騰位置。
于是她一早就去了尚書臺見了荀彧。
“陛下的意思是年終考核”考核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太學學生就會經過考核再委以官職。可是考核所有官員卻是聞所未聞。
不論地方,單說雒陽,整個雒陽城中大小官員不下萬余人。要組織一場數萬余人的考核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劉謝點頭,“就是年終考核。不僅要考文化知識,還要考核ki。”
“敢問陛下何為ki”荀彧對這個從來沒聽過的詞十分陌生。
劉謝想了想,解釋道,“就是每個官員在一年內所要完成的任務。”怕荀彧不理解,她舉了個例子,
“就拿文若你來說吧,你是尚書令,負責的是整個朝廷大小文書的起草與發布。那么這個ki對你而言就是一年內完成了多少文書的起草、發布,以及文書的質量、效率等等。”
荀彧聽懂了,這確實是篩選官員合格與否的好辦法,但他又有疑問,“那武將那邊如何考核”
武將和文官不同,他們中很多文化水平堪憂,充其量只認識字,若是讓他們提筆寫字,大半人得被罷免。但若以功勛作為考核標準似乎也不太行。
對于這個問題,劉謝早就想過了。因為武將那邊大家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只能
“那就分級考核。”
“不認字的年底考識字,識字的年底考核兵法、排兵布陣。當然這只是書面上的。”她又補充道,“武將考核的重點在自身武藝和統兵能力上。所以朕打算年底舉行一次實戰演練,所有將領都要參加,最后再排名。文若你覺得如何”
慎重起見,荀彧并沒有立即表態。
見荀彧還在糾結,劉謝也不催促,“朕的大概想法就是這樣,至于如何完善便交由你和尚書臺的諸位了。”公事既畢,她也不好久留耽誤人家辦事,便起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