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堂上就有積年老吏教育新人:哪有那么多的潑皮無賴只要一頓板子下去,都是順民。
一月之后,新制運行平穩,那些無賴潑皮們看著空空如也的鍋碗,再看著隔壁鄰居無處散溢的濃郁肉香,終于打消幻想,不得不老實干活。
兩月過去,各田畝陸續收成,這一季糧產激增,直接增加了三成,八百萬畝地增產整整六億斤糧食。
而衛淵則是陸續收獲五十萬青氣。
首戰告捷,衛淵精神大振,此時各地樓房都已開工,初期開建就是一百棟,可供十幾萬人居住。衛淵準備等這批樓封頂,就開始推行計劃第二步:居者有其屋。
鎮山界域,此刻天氣轉為寒涼,正是收獲時節。
李治這幾日幾乎不眠不休,每天都一頭扎在田地里,眼看著一畝畝莊稼收獲。有時任務緊急,他干脆帶著親兵一同下田。身為法相修士,李治干活如飛,一畝地不過是半盞茶功夫就得收完,一個下午就能處理幾百畝地。
如此身先士卒,李治自是收獲民心,鎮山界域幾十萬百姓,十余萬大軍,已是上下一心。
好不容易最后一塊田收完,糧食入庫,鎮山界域也就正式進入冬季。李治回到鎮城節度使府,便召集眾將擺宴,慶賀今年豐收。
李治的節度使府雄偉恢宏,頗具氣象。此次秋宴宴開三十席,文武百官云集,乃是近來鎮山界域第一盛事。
今晚酒是醇酒,席上滿是山珍海味,已有幾分南齊王都的奢靡之風,端的是盛世氣象。
李治舉杯,環顧百官,只見文臣精干武將雄猛,頓生自得之心,道:“今年風調雨順,百姓勤勉,諸君用命,現下我鎮山界域存糧已有三千萬斤!”
瞬時掌聲雷動,文臣武將俱是歡呼雀躍。有積糧在手,自要對外用兵,又到建功立業的時候了。
李治等著掌聲稍停又道:“時至今日,李某終于可以說一聲,鎮山境內,人人都能吃飽飯了。此時此刻,我才覺得沒有辜負幾十萬將士和百姓的信任。萬世之基,今日有了第一塊基石!”
一位文士作狂生狀,撫掌大笑:“人人都能吃飽飯!說來容易,天下之大,有哪處真能做到縱是上古人皇,恐怕也不過如此!”
李治臉色一板,正色道:“休要胡言!我何德何能,敢與初代人皇比肩”
另一名儒將則道:“初代人皇當時四夷環伺,情勢無比惡劣,必須集萬眾之力于一身,方能登仙。人皇功業蓋世但于民生上稍有瑕疵,在所難免。”
李治的嘴角有些控制不住的往上翹了一下,趕緊又壓了下去,心中暗自將這兩人記下,準備重用。
不過牽涉上古人皇,只能點到輒止,不能多說。
這一點李治自有分寸,于是換了另一個話題,道:“當年我與衛淵衛賢弟比鄰而居,眼看著他青冥發展壯大,一日不同于一日。沒過多久,就聽說了青冥之中,人人都可吃飽飯這一傳聞。
說實話,當時我是很有些羨慕的,又很慚愧,于是勵精圖治,再有各位鼎力相助,現在我終于也能說一句‘鎮山之中,人人都可吃飽’了。”
眾人一片唏噓。
當下有一文官就道:“當年衛淵只有十幾萬人,想要喂飽自是容易的。現在青冥一路吸納流民,少說也有三四百萬人,哪還有可能人人都吃飽就算糧夠,也架不住人心哪!”
李治還未說話,旁邊就有一員猛將道:“王大人說得果然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