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人性本貪
“愿聞其詳。”李治正襟危坐,仔細聆聽。
張生道:“鎮山元發行比照青元即可,初期信用最為關鍵,所以我會拿出兩千萬青元兌換新發的鎮山元,換得的鎮山元就用來購買你領地上物產即可。”
李治早就研究過青元機制,因此無需張生多說,只要最開始時有青元給予關鍵支持,后續事宜他自己就能搞定。鎮山領與山民接壤,領地都是自山民處奪得,有大量特產與珍貴礦石,現下人口也發展到了七十余萬,發造鎮山元已經有了基礎。
李治明白其中關鍵,當下就起身行禮,道:“若能得青冥支持,鎮山元必定成功。李治在此先謝過張師。張師若有吩咐,只要是我能辦得成的,必定盡力!”
張生沉吟一下,方道:“我觀趙國局勢,將來怕是不能容你。你這鎮山領如果艱難求生、茍延殘喘,倒也罷了。但鎮山元若是發行,實力短時間內必會突飛猛進,到時怕是要生事端。”
李治臉色一肅,道:“我早有準備。當下我準備如此應對,只是想要辦成,還需要張師相助一二。”
李治將鎮山領治理得十分有聲色,才華盡顯,因此不光得到四圣書院的鼎力支持,還得了南齊齊王認可。趙國將李治放在西疆,原本是想把李治當成防御山民的第一道屏障。但沒想到李治連戰連捷,數場大戰下來打得山民潰不成軍,占地千里,擁兵十余萬。
鎮山領再這么發展下去,有可能會徹底封住趙國西進之路。趙王同意李治立界石,是用他來擋災的,不是讓他發展的。所以當李治擁兵超過十萬后,趙國就開始以種種借口限制向鎮山領的物資流動,流民也不讓出關。
結果青冥異軍突起物產更是恐怖,鎮山領大部分需求可以直接從青冥補足,已經不怎么依賴趙國補給了。
現在李治想到的辦法就是從南齊招募兵丁人員,然后轉道西晉,再由青冥運入鎮山領。如是雖然繞了一個大圈子,但是西晉不愿意得罪南齊,青冥更不會阻攔。過往一段時間,李治就是用螞蟻搬家的方式,一次只運兩三千人,陸陸續續地從南齊招募了五萬精銳和一萬熟練工匠。
李治打算再從南齊募兵十萬,然后在青冥這邊補足大部分補給裝備,如是就算趙王翻臉,以鎮山領的實力也足以自保。而李治之所以能夠在這邊立下界石,也是與趙國交換過利益的。趙王要是反悔,齊王必然不會善罷甘休。
只是如此一來,張生換出來的兩千萬青元,怕是有一千萬會直接回流。這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李治的回報。
張生聽完李治的計劃,便道:“夜長夢多。此刻趁晉趙還在戰時,時機正好,何不瞞天過海,將今后幾年的事,集中在兩個月內都給辦了”
李治再次怦然心動。
西晉關節已經全部打通,運兵運人的飛舟稍大一點沒人會在意,船艙里再稍稍擠一下,就能由一千多人變成四千人。如果再狠狠心,干脆連軍需補給都不帶,船上的人餓上幾天,然后到青冥后再落地,購買補給,就地吃一頓,那一船塞下萬人也不是不可能。
如是三月之中,李治有把握運來十五萬南齊精銳,外加五萬工匠。到時鎮山領將會超過百萬之眾,其中三十萬精銳,三十萬民丁,余下十幾萬有一技之長的匠人,普通農人不到二十萬。從比例上來看,十分的頭重腳輕。
按照南齊慣例,差不多要十個農人才能養活一個精銳步卒,要五十農戶才能供養一個重裝精騎。但是李治背靠青冥,所有軍糧補給大部分都是從青冥購入,這個比例毫無問題,讓趙王卡脖子的想法直接落空。只不過青冥會不會卡他脖子,那就是后面的事了。
李治也是當機立斷,道:“那就請張師備齊二十萬人的軍糧補給,我父親會在下一批飛舟中將仙銀奉上。”
張生微微一笑,道:“等鎮山元發行,我們就不用這么麻煩了。”
李治走后,戰車中就只剩下馮初棠和焚海真人。馮初棠連著向焚海真人使了好幾個眼色,焚海無奈,只能道:“徒兒啊,你連著讓李澄風和李治各自發行那么什么元,究竟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