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讓黃河又皺了皺眉頭,他沒想到當年的機場居然荒廢成了現在的樣子。
二人現在所處的位置,是由少帥和楊將軍牽頭,在1936年1月建成的軍用機場,修成一年后被我軍接管。
整個機場都是土質跑道,因為八路軍沒有飛機,現在已經年久失修,肯定是不能正常起降。
在原本的歷史上,該機場于1944年才被修復并且擴建。是因為國際戰局發生了重大變化,邊區需要跟外部頻繁的交流,老總們需要坐飛機出行。
不過就算這機場完好無損,也就是個超大號的操場罷了。
在當下的民國,一個機場的標準就只有三點。
首先得有寬闊的場地,要不然飛機的存放和人員的安置都是問題。
其次需要有經過修剪的草坪或者是平坦的土地。丑國的使者當年來邊區的時候,就是因為機場不夠平坦且有碎石子,才顛壞了起落架磕壞了螺旋槳。
最后的條件就是良好的排水系統,土質跑道下雨天不排水根本用不了。
這些要求看似很簡單,但全民國能符合條件的真心寥寥可數,往往只有幾個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才可以達標。
就拿果脯的筧橋機場來說,那里不僅僅是中央軍的航校,還是淞滬會戰敵我雙方第一次爆發空戰的地方,中國空軍在機場上空大敗小日子的陸航。
這么一個意義非凡且十分重要的機場,也不過是建立在一片鋪平的大草地上,即沒有固定的跑道也沒有成套的導航設備。
戰士們從機場出發,起飛和降落只能依靠風向來判斷,偶爾能有個簡單的照明設備做指引都算是特殊優待了。
當時空軍能不能上陣殺敵,除了看飛行員的駕駛技術是否過硬,還得看老天爺給不給面子。
但凡遇上連續下幾場雨的天氣,不管你飛機性能有多優秀,飛行員的技術有多好。
對不起,機場的地面都快坨了,根本不可能正常起飛。是龍得盤著,是虎得臥著。所有人都得老老實實向上級報備機場的情況,修復完才能起飛。
而且還得祈禱敵人不要來進攻,萬一在剛放晴的時候,鬼子的陸航飛過來轟炸,那戰士們只能邊逃邊看自己心愛的戰機被小日子一一摧毀。
回到李處長身邊后,黃河罕見的掏出了煙。二人一陣吞云吐霧后,開始談起了正事。
“我剛剛轉了一圈,真是個大工程啊”
話還沒說完,李處長便拿出了自己的方案,他十分自信的說道
“黃副局長,看來你不太了解我們的實力啊。搬運建筑材料的事不難,我們工程處足足有七輛卡車,也就是多跑幾趟的事。”
“唯一麻煩的就是破碎石子,碾壓道面了。咱們沒有機器,只能靠人力。不過我可以動員周圍縣城的民兵,讓你見識見識人海突擊的力量。”
“這是我準備的設計圖,你看看行不行。”
看著遞過來的文件夾,黃河不由自主的愣了一秒。他沒想到對方居然早有準備,一點都不像第一次修復機場的樣子。
但他不知道的是,李處長接到命令以后,立馬召集了工程處里所有讀過書的人。
同志們集思廣益,硬生生在幾個小時內東拼西揍出來一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