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以香椎號為首的渤海特遣艦隊后,他立馬露出了欣喜若狂的表情,仿佛下一秒就可以逃出生天。
“傳我命令!所有人帶上登船工具,立刻向棧橋的方向發起沖鋒!”
“一定要記住,巡洋艦和驅逐艦才是大家的第一選擇。實在擠不上去,再考慮搭乘小船撤退。”
經過首輪的救援,本子陸、海軍很快便意識到了一件事:
艦隊運力不足,并非是他們面臨的最嚴峻挑戰。真正的困境,是在于缺乏將士兵從灘頭轉運至軍艦的接駁艇。
為了提高撤退的效率,鬼子們幾乎將所有能浮起來的東西都找了出來。
即使是木板、木梁、房門,也被他們當成了臨時跳板。
“跑,快點跑起來!”
“日東丸一次性可以運送三十五人,請武士大人們安心上船。我以自己十年的出海經驗擔保,一定可以把大家平安帶回去!”
“這邊,松江丸還有空位,還能再上十二人!”
與吃水較深、行動遲緩的軍艦不同,那些應召而來的漁船和民間運輸船,就像是一群靈活的海魚,紛紛毫不猶豫地沖向了灘頭。
船上的“平民們”操著濃重的九州、四國口音,對著灘頭陣地高聲呼喊,企圖用親切的鄉音喚醒士兵們的斗志。
一時之間,萊州灣的硝煙仿佛灼穿了時空。
嘉靖年間的倭寇海患,此刻正借著鋼鐵巨艦的陰影,在二十世紀的浪濤間歷史重現。
“呦西!不愧是弟國的子民,真的很有精神啊!”
“按照現在這個進度,艦隊今天至少可以接走兩個師團的陸軍馬鹿。只要八路軍的空軍不來搗亂,咱們甚至有機會提前完成任務!”
“對了,海航那邊有沒有傳回什么消息,轟炸敵人機場的行動還順利嗎?”
香椎號巡洋艦的艦橋外,海軍中將和田三健松開了緊握的望遠鏡。咸腥的海風卷起他雪白手套下的褶皺,卻怎么也抹不平那道刻進法令紋的冷笑。
昨夜兵不血刃的救援行動,讓老鬼子一度酩酊于虛幻的勝績中。
他本以為自己的艦隊,至少要經過數場血戰才能接走陸軍,可哪曾想八路軍竟然只是派出了零星襲擾的轟炸機群。
聽到頂頭上司的詢問,通訊長立即上前一步。他先是遞上情報,緊接著便開口匯報道:
“中將閣下,海航松村隊、關東軍陸航隼式戰隊及第三飛行師團九七式集群,已按照預案于一個小時前展開梯次升空。”
“但即使投入最新銳的零戰二二型和三二型,其空戰性能仍落后八路軍的新式戰斗機。”
“武士們的烈度,終究還是無法填平科技的代差。”
長達三十一年的軍事生涯教會了和田三健一件事:虛假的戰報,往往比406毫米的艦炮更致命。
在老鬼子看來,陸軍馬鹿可以騙。反正他們不算人,死了也活該,能拍一封電報都算是認真負責。
發往大本營的戰報也可以夸張一些,畢竟好看的戰績可以合理裝飾海軍的顏面,也能為自家爭取到更多的軍費。
但是發給艦隊司令的戰情絕不能作假,那可是部署下一步行動的依據,容不得有半點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