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軍裝上的硝煙還未散盡,渾身上下找不到一塊干凈的布料。可手中的紅旗卻在晨風中亮得刺眼,宛如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焰。
爬上鬼子的卡車后,護旗手深吸一口氣,緊接著將旗桿狠狠插進九四式卡車的薄皮車頂。
這一瞬間,朝陽恰好穿透云層,金色的光芒潑灑在旗幟上,將紅旗映得熠熠生輝。旗面舒展開來的剎那,仿佛有千軍萬馬在布帛中奔騰。
卡車的下方,54師的戰士們齊齊向紅旗敬禮。
戰地記者舉起相機,將這一幕完整地記錄了下來。
鏡頭中,護旗手的身影如雕塑般挺拔,紅旗在硝煙中迎風招展,與遠處尚未熄滅的戰火形成震撼的呼應。
此時此刻,朝陽、硝煙與紅旗共同構成了一幅永恒的史詩。
它不僅宣告著戰役勝利,更象征著人民軍隊不可摧毀的信念。
······
五分鐘后,戰地記者的相機里已然塞滿了兩卷珍貴的底片。
他正欲轉身返回師部報道時,一團團長突然的留住了他,下達了一個略微有些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命令。
“小劉啊,先別急著走,還有一張照片需要你拍。”
“護旗手,你去把青天白日滿地紅拿過來。兩天后,那可是莊嚴又肅穆的日子,我可不想讓某些蟲豸壞了同志們的興致。”
“精神點,拿出真本事來。你不是天天把什么構圖控制、光影壓制、動態元素干擾掛在嘴邊嘛,現在正是你展現專業水平的時候!”
此話一出,戰地記者小劉先是一愣,隨即猛地拍了下腦門,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他們54師雖說是綏遠軍區新成立的部隊,但骨子里淌的還是115師的血。在全國總動員這種極為正式的場合,要是宣傳素材上沒有青天白日滿地紅,那不就成了授人以柄嘛。
以光頭那小心眼的性格,以及果脯那幫顛倒是非的記者,指不定要在輿論戰場上搞出什么文章呢。
“好!我保證完成任務!”
想清楚其中的利弊后,小劉果斷拿出了自己的真本事,舉機就拍。
他讓紅旗占據畫面左上方主體位置,將另一面旗幟安排在右下角。緊接著又調整光線,使紅旗明亮醒目,另一面則處于背光陰影中。
待風吹過,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面纏繞旗桿時,他立即按下快門。
物理存在但視覺退讓,嗯,完美!
······
1942年12月30日清晨,察哈爾萬全縣,綏遠軍區先遣部隊司令部。
看著54師副師長臉上掩飾不住的喜色,楊、蕭二人交換了一個眼神。隨即后者向前邁了半步,用略微有些難以置信的語氣問道:
“我再確認一遍。”
“你剛剛是說獨立混成第15旅團,昨天晚上壓根就沒打算向南突圍,而是朝著你們和裝甲二師的陣地發起了進攻?”
54師副師長迎著兩位頂頭上級的目光,腰桿筆直如松。他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聲音洪亮,一字一頓地再次匯報:
“報告首長,您說得完全沒錯!”
“其實昨天打響的第一時間,師長就通過無線電向您和楊司令作了匯報。但受戰場和山地地形的影響,信號傳輸嚴重受阻。
“更惡劣的是,鬼子特工隊趁夜切斷了我們與司令部之間的三條野戰電話線,這才導致備用通訊渠道完全中斷。”
聞言,楊、蕭二人十分默契地點了點頭。很顯然,相比于前線的戰事,兩位司令根本不在意被敵人剪斷的電話線。
不就是三十多公里的通訊網絡嘛。
對于現在羽翼豐滿,工業能力早已今非昔比的八路軍來說,這點電話線他們甚至不屑于修,重新鋪設三條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