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進雪堆時,那鬼子的眼睛還睜著,死不瞑目。
很快,雪原上只剩下了燃燒的馬尸、碎裂的鞍具,以及緩緩飄落的黑色灰燼。
······
1942年12月30日深夜,察哈爾萬全縣,綏遠軍區先遣部隊司令部。
作戰會議室內,渾濁的空氣中彌漫著煙草和汗水的味道。塞外的軍事地圖鋪在長桌上,紅藍鉛筆的痕跡交織成一片混亂的戰場。
“再呼叫一次!我就不信了,一個輕坦營和一個步兵團能說沒就沒!”
伴隨著楊司令如同鈍刀刮過鐵皮的命令聲,通訊員的手指再次開始在電臺旋鈕上調動,可耳機里卻只有沙沙的白噪音,像是無數細小的蟲子在啃噬電波。
片刻后,他無奈地搖了搖頭,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耳機邊緣的汗漬。
“報告司令員,還是沒有回應。包括兩個備用頻道在內,所有預設頻道我都輪詢了三遍,可還是聯系不上55師三團和裝甲二師輕坦營。”
“他們所攜帶的電臺功率太小,可能不足以在暴風雪天接受到我們的呼叫。”
就在此時,突然有一名譯碼員闖進了作戰會議室,裹挾著大風和雪粒子來到了楊cw身邊,將手中的電報交給了司令。
“哪里來的電報?”
“空軍的。”參謀長看了眼就開始讀,“空二師為了支援地面部隊,頂著暴風雪強行出動了一個中隊的近地支援機。”
“他們發現多倫西南部有大量摩托化、機械化部隊推進,判斷為我方先遣軍,便轟炸了部隊前方的敵軍單位,特此告知。”
在二戰時期,暴風雪確實對戰機執行任務構成了極端嚴峻的挑戰,但憑借過硬的飛行技術和完善的應對措施,這些困難并非不可克服。
作為全世界最精銳的空中力量之一,八路軍空軍早已建立了一套科學完備的作戰準備體系。
這套體系涵蓋了機械改裝、人員防護、戰術調整三大領域,足以確保部隊在任何惡劣天氣條件下,都能保持強大的戰斗力。
此話一出,楊司令緊繃的面容終于舒展開來。他的嘴角微微上揚,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擔。
“好,好!我就知道劉慶成和嚴長智不會讓我失望!”
他連說了兩個好字,聲音里透著如釋重負的輕松。窗外的風雪依舊肆虐,但指揮所內的空氣似乎一下子暖和了起來。
捷報如潮水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在楊司令剛剛準備下達新命令時,司令部的通訊室那邊又傳來了喜訊:“報告!55師三團和裝甲二師輕坦營聯合來報!”
話音未落,楊cw和自家參謀長趕忙跑了過去。
進屋時,二人發現電報員正全神貫注的記錄電報,連譯碼這一步還沒開始。
好在前線兩部用的是未加密的明碼發報,且電報的內容并不算長,同志們僅用時五分鐘就編譯出了全部內容。
很快,譯碼員直接把轉碼后的電報遞了上來。
“我部已于今日21時完全控制多倫縣城全境,現正接管縣政府、糧倉、交通局等關鍵部門。”
“空軍同志們的精準轟炸為攻城掃清了關鍵障礙,城西碉堡群在暴風戰斗機的火箭彈覆蓋下,不到十分鐘就土崩瓦解。”
“截至30日23時,戰果統計工作順利完畢,確認擊斃日軍第27騎兵聯隊聯隊長上條一木大佐,全殲該聯隊497騎及偽滿軍騎兵第5團。”
“繳獲清單包括:九四式山炮4門、三八式步槍217支、冬季軍大衣2700件、馬料200余噸,正可解縣城百姓冬裝緊缺之急。”
楊司令的目光在電文上快速掃過,整篇報告幾乎都是令人振奮的戰果統計。
他隨手將文件遞給身旁的參謀長,語氣中帶著幾分贊許:
“這個劉慶成啊,總能玩出些新花樣。誰能想到他竟敢借這場暴風雪將計就計,把敵人打了個措手不及。”
參謀長接過電報,目光在紙面上飛快地移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