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思路換一種方式進行描述,可以稱為一種演奏路徑的呈現。
告別是一部多樂章的奏鳴曲,每個樂章的節奏、音色、情感色彩都不一樣。
如何透過層層迷霧將航線路標插在繁雜的音樂內部,是個技術活,也是個體力活。
它既需要感性的理解,同時也需要理性的保駕護航。
此處的感性因人而已,有人偏向于用通過對音樂外部的解讀,有人偏向于通過樂譜上的音符關系解讀。
即便融合了原主對音樂的部分理解,但李安還是堅定站后者。
譜面大于一切。
這也是他近一段時間以來練習告別的中心指導思想。
在樂譜中標注力度的片段,通過不同力度的音色演奏,在強弱的轉換中通過手指技術使樂曲更為鮮明的標表現出音樂的戲劇性,即他所理解的作曲家在創作時的情感流露。
客廳昏黃的燈光下,魏三碗靠坐在鋼琴一側的老舊沙發,凝實的目光穿過老花鏡,落在鍵盤上來來回回的雙手。
他一手握著茶杯,一手搭在沙發扶手上,皺巴巴的手指不時跟著跳動在空氣中的節奏敲打兩下。
顯而易見,從第一樂章到第二樂章,李安的處理很清晰。
每一個動機前后都有明確的處理。
但很遺憾,第二樂章臨近結束時候,他已經記不清李安在這一樂章開始的處理部分,更不用說第一樂章。
彈得真不錯,可沒有給他什么記憶點。
魏三碗心里如是說。
隨著鋼琴上的手指在漸慢中像是點點失去力量的支撐,音符在一個附點接連一個附點的向下墜落。
直至琴箱中再沒有半點聲音傳出。
他聽到了,哪怕到最后一刻,李安都在控制手指的下鍵的力度。
技巧上完成的極富規格。
可情感呢
李安輕噓一口,收臂扯手結束演奏。
他覺得自己這遍彈得還不錯。
“老師。”
他側身看向一旁。
片刻后魏三碗像上次夸贊他的月光一樣,毫不保留的說出了真實聽感“太平。”
氣氛一瞬沉靜。
李安微微皺了下眉,平
他不質疑魏三碗的點評,只是作為一個演奏者的下意識反應。
至少在他聽起來并不平。
尤其是第一樂章第二主題結束之后的動機再現,他覺得是自己剛才這遍處理的相當到位。
一番虛心的請教過后,李安明白了魏三碗指出的“平”。
情緒。
音樂沒有表達出一種給人印象深刻的情緒。
看著李安依舊疑惑的眼神,魏三碗提示道“你覺得自己投入了,和別人聽見你的投入是兩碼事。”
李安一愣,隱約從這話里找到了些靈感。
“回去再好好琢磨琢磨,從各個角度思考,從作曲家的角度思考,從聽眾的角度思考,但最后還得回到自己的思考。”
魏三碗最后囑咐“練琴的時候一定要多思考,第一節課我就告訴你了。”
李安思索片刻,沉吟道,“謝謝老師,我知道了。”
魏三碗笑笑“行了,別坐那了,過來喝口水。”
后面的時間李安陪老兩口聊了會天,講了講他的十一。
說到雅樂買琴包過考級的事情,魏三碗破口大罵。
但罵歸罵,有些事情魏三碗也沒有辦法。
他要是跳出來說句話,在蓉城范圍內還是有相當影響力的。
可他不能,這里牽扯的問題太多。
這不單單是砸人家的飯碗。
他魏家班培養出來的學生,開了琴行當了老板,就一定是干干凈凈的嗎。
有些事他清楚著呢。
魏三碗嘆了嘆,看向李安“咱們做教育,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有些錢可以掙,有些錢咱不能掙。”
這話要換做李安剛畢業的時候聽,他舉雙贊同。
他現在也贊同,但保留一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