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北的師生指數提升至92
李安今天沒有用“進步”這一詞來表達他的聽后感,在小北身上,這個詞他已經用的夠多了。
小北會彈琴了。
和這一遍略微提升的速度沒有關系,是她彈東西終于有點形狀了。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小北都處于彈東西“散”的狀態中,或者說絕大多數琴童的通病。
關于“散“的具象解釋,大概可以描述成“缺乏對樂句氣息的整體把控。”
有的孩子會把一個長句子彈成若干個小句子,有的孩子會把若干個小句子彈成一個長句子。
從而破壞了譜面本身的整體,讓人感到零碎不完整。
類比講話,不會喘氣斷句。
有的孩子天生就會講話,但顯然小北并不是這類孩子。
四個月前連提落都搞不明白。
可今天小北居然,居然能給他帶來這種聽覺體驗。
李安覺得自己下去有必要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小北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
同時李安也悄悄改變了這節課的上課計劃,借著小北的狀態,他幫小北繼續細化處理了這首作品的情感表達。
半節課講下來,小北究竟掌握了多少他不好說,他得等下節課才能驗收。
通過更換教材后的這一個多月的學習,小北對于譜面分析有所長進,合手效率也有明顯的提高。
后半節課結束時,李決定這周給小北布置了兩條作品。
一條新的599練習曲,一條巴赫初級鋼琴教程上的第六條進行曲。
“有沒有信心拿下”
“有。”
最后提問,“第七小節的前倚音和十六分音符連在一起演奏時要注意什么”
小北呲牙“手腕不能緊張。”
李安就喜歡小北這股元氣滿滿的勁。
“行了,你兩聊會吧。”
說完李安離去。
教室內兩個孩子問彼此的第一個問題都是
“作業寫完了嗎。”
門外李安和小北媽媽詳細的里說了這節課的情況,小北媽媽聽了也挺意外。
她自然不認為李安會逗她玩,然后回憶著小北這周練琴的情況“也沒發現她這周練琴有什么特殊情況。”
她笑說“主要還是李老師教的好。”
李安笑笑切了話題“小北升六年級之后怎么樣,學習壓力大不大”
小北媽嘆“她們作業太多了。”
作為一名帶畢業班的班主任,她能理解老師們布置作業時的心情,就拿她們班的語文課來說,老師要不讓抄課文,有的孩子甚至回家連語文書都不會看一眼。
可作為一個六年級孩子的母親,她也心疼孩子每天寫字臺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但怎么辦呢,她是老師也沒有辦法,大家都一樣,你考不上一個重點初中你拿什么考重點高中。
“放寬心,小北肯定沒問題。”
李安也只能嘴上這么說說,心道家里有老師輔導都這么難。
他忽然想,未來他的孩子是不是也得經歷這些。
他可輔導不了孩子功課,然后下意識想到陳璇。
兩個音樂生
他估計陳璇的文化課可能還不如他。
四教室內。
“所以你要考省實驗嗎”
王小虎覺得于小北有點牛逼,在他的心目中,能考省實驗都是他眼里的“天選之子”,比如他們班的班委李明明,年年級部前十。
小北“我媽讓我考。”
王小虎嘆氣,相比而言他幸福多了,他媽就從不逼他要考什么重點學校,對此他想安慰點什么,卻又不知道該怎么說。
小北問,“那你呢”
王小虎被問得迷茫“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