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的音樂像是被傾注了金子般的聲響,令聽者為之傾倒。
連不懂音樂的人都能聽得出演奏者在這一段落上表現出的情感深度。
而對于懂的人,以此刻評委席上的十八人為例,他們對舞臺上066號選手至此所演奏出的告別第一樂章的處理呈不同看法。
但無論褒貶,都沒有人可以否定,相比二輪的暴風雨,這名066號選手今天所演奏的告別第一樂章結構異常清晰,紋理間可見正統德奧鋼琴學院派的影子。
這里值得指出的是,該樂章是貝多芬在奏鳴曲創作上的革新。
首先在和聲上,在5860小節出現了一連串的曾三分解和弦,這在貝多芬晚期作品中都是不常見的。
其次,貝多芬在這一樂章摒棄了主題和副主題的在性格上強烈清晰的對,帶之以主題界限間的模糊化,這些都反映了貝多芬晚期創作特征的演變,已經帶有了一絲浪漫主義奏鳴曲的特點。
奧拓在大師課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和李安強調這一點,也或許是林幽幽把一句話反復重復了很多遍。
“不能讓兩個主題呈對立的狀態出現在音樂里。”
總之在第一樂章的處理上,他不但通過奧拓的講解找到了結構劃分途徑,更是在后面的練習中去極力發掘兩個主體間可以產生的聯系。
而這種聯系一定離不開ebeoh,整部作品的動機。
直到今天中午,他從鏡子里的人影口中聽到了這句無聲告別。
這給了他一個極大的提示,不禁讓他聯想到自己從睜眼看到八萬那一刻,沒有哪一個瞬間不是在告別,在向那個曾經的自己告別。
沒有任何辦法,他只能向那個曾經的自己告別。
思鄉的夜總是短暫的。
呼吸間,李安的目光漸漸迷離,隨著第一樂章的結束,他頓了頓手臺指落。
音樂進入了第二樂章,充滿感情的行板,標題缺席。
沙啞而帶著淡淡憂郁的旋律線條在他的指下淳樸而簡潔,幾乎沒有任何修飾,赤裸的暴露出了一個脆弱的靈魂。
c小調,24拍。
思鄉的夜總是短暫的。
每一個清晨來臨,每一口新的呼吸,他都在像是在對鏡子里的人說ebeoh
鮮活的生命體征和大腦意識驅使著他必須面對新的生活,新的自己。
在點點滴滴揮別過往的同時,經濟和情感的債務曾一度壓的他喘不過氣,甚至令他陷入自我懷疑。
自己的每一步路走的到底對不對,自己的每一次下鍵究竟要去往何方。
就像此刻自己指下的第二樂章,主部主題音調又出現附點節奏,附點節奏與半音化的音樂語言營造出了一種動蕩不安的氣氛。
對于那個時代,代表著戰火連天的社會。
而在這個時代,何嘗又不是代表著掙扎中的青年一代。
那個曾經的自己似乎愈發不見蹤影,像是徹底從他的新生中缺席。
夢想在生活面前的權重每況愈下,生活儼然已經在他心中走到夢想之前。
因為那個住進他心里默默用言行支持他的人。
音樂來到副題g大調,與之前的主題形成了音樂形象與性格上的對比。
李安腦海中已經填滿了小米的音容笑貌,指下音色再度發生變化,音樂抒情而寬廣,帶著情人的人情味。
旋律記錄著兩人生活間的點點幸福時光。
然而回憶不過短短幾處小節,最終再次回到憂郁不安的主題情緒之中。
“噹噹噹”
只是生活不會停留在某一刻,就像音樂始終會向前發展。
漸漸地,旋律從憂郁到思考,從平靜直接一躍到奔騰
舞臺的色澤在自再度明亮起來
“噹”
一聲驚雷般的承重和弦如同驚雷般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