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從一開始就在右手高音區跑動,而這首作品的名字又被成為左手手指輕快的觸鍵。
按照對車爾尼練習曲的常規分析,車大爺寫的每一首練習曲都會針對具體的訓練方向給出一個明確的標題。
左手手指輕快的觸鍵,那必然是練習左手低音區的快速跑動。
而鋼琴前的這個哥們又一直在高音做右手跑動。
“他把左右手置換了”
商務老哥一下想明白了,經他這么一說,大家都明白了。
厲害啊
看著譜子上的左手聲部彈右手,看著右手聲部彈左手,這個難度相當之大,他們只用想一想就覺得好難。
而且還是此刻耳邊這種快速演奏的密集樂段。
再往深層次分析。
或許對于初學者,這種操作還算容易,因為他們還沒有根深蒂固的演奏習慣。
而對于這些在鋼琴坐了甚至已經有二十年之久的鋼琴研習者來說,可以說如同大山般的阻礙。
不難理解,他們看著并排的兩行樂譜,右手演奏上面的聲部,左手演奏下面的聲部,這已經是一件如同呼吸般自然的事情。
忽然讓你只用嘴巴呼吸,或只用鼻子呼吸,你難受嗎
聽得出來,老湯不難受,而且幾極為熟練。
熟練到李安都懷疑老湯是不是在下面專門這么練過。
但不重要,從一名鋼琴老師的視角,李安通過老湯的演奏找到了一下不尋常的啟發。
和曾夢邱幾人一樣,老湯一落指他就知道了對方的想法。
聽著聽著他不由的從耳邊清晰的右手旋律聯想到另一個問題自己的移調299練習。
他通過整部299的移調練習,十指在黑鍵觸鍵以及交替指法使用和獨立性上有了很明顯的提高。
那么,將車爾尼練習曲中的左右手聲部進行調換再做練習,會不會產生同樣的提高效果。
就以老湯此刻在演奏的這首740的23條為例,針對練習的是左手的跑動,如果交換聲部,是不是針對左手的練習就變成了針對右手的練習。
接著這個想法繼續深入思考下去,縱觀整本740的特點,李安同時還想到第11條、13條、16條、29條、41條等等。
因為沒有將整本740全部練完,他一時間能想到的曲目也只有這些。
這些曲目的共同特點就是每一組音型的運動距離或運動的持續時間較短,手指運動速度很快。
因此需要非常注意觸鍵的動作,以及輕盈松弛的手臂狀態來進行有效的配合。
想象一下,把這些曲目的每一條左右手聲部都進行交換,原本針對左手三四五指的練習搖身一變,變成了針對右手一二三指的練習。
或許可以嘗試也不一定,隨著耳老湯的表演結束,李安跟著大家一起鼓起了掌。
雖然老湯只是交換了聲部,但也確實沒有按照原譜的內容進行演奏,作為四個人中第一個出場,老湯短短三十秒不到的時間就想到了這樣的解題思路,也是非常厲害了,并且呈現了一個優秀的完成度。
老湯在熱情的掌聲中回到酒臺,x老板給他開了瓶酒,“想法不錯。”
中規中矩的點評。
老湯明白,自己也確實取巧了,不過他剛才也沒再多時間考慮。
謝過x老板,他接過酒瓶回到四人的小桌,笑說“有請下一位”
吳復生先看向李安,李安笑笑準備起身,這時曾夢邱先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