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人的現場掌聲有多大,李安站在距離通道五米遠的地方都能感受到打在臉上的聲浪。
舞臺上姜笙鞠躬入座,謝老爺子接著走上指揮臺,翻開了k466的樂隊總譜。
待到掌聲消退,姜笙按下鍵盤上的a1音,樂團雙管管首席起身對音,接著弦樂組、木管組、銅管組接連響起。
整個大廳上空,各色樂器的標準音盤旋交錯,各聲部樂團成員或調弦或調整你笛頭深淺,三秒后,所有樂手將樂器歸置遠處。
空氣中的尾音消散,對音結束。
令人激動的一刻終于到來,現場內外的觀眾目光此刻全部集中在指揮臺和鋼琴前。
謝乾正與姜笙相視一望,見對方點頭,他轉過身,目光望向大提琴聲部。
只見他抬手那么輕輕一點。
下一秒,陰郁彌天的弦樂切分從舞臺后方響起,貝斯演奏家手下的三連音輕而急的帶著d小調的灰暗色調向著舞臺前方蔓延開來。
整個大廳一瞬便被帶入了莫扎特的和聲里。
這才是大家今晚最期待的。
決賽曲目之一,k466。
莫扎特d小調第20鋼琴協奏曲。
第一樂章,aegro快板。
近兩分半的樂隊前奏并不讓人感到枯燥或乏味,謝乾正精心調配的樂隊部分絕不輸今晚的選手。
聆聽協奏曲,決不能忽視樂隊的存在。
因為音樂是動態的,如果你不注意樂隊正在發生的變化,你百分之九十將錯過鋼琴獨奏者彈手加入音樂那一刻的玄妙感。
姜笙抬手正在樂隊第一呈示結束進入第二呈示一開始,只見她干脆利索落指,顆粒飽滿的琴聲以明媚質樸加入到音樂當中,直接改變了第一呈示營造出的抑郁氣氛。
音樂色彩的沖突致使音樂的戲劇性陡然乍現
令人眼前一亮。
臺下一眾評委不由點點頭,54號選手,開場成功。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姜笙越彈狀態越好。
漸漸的整個人沉浸到了自己的音樂世界當中,手到指落之處,每一個樂章都演奏出了一種特別的情緒。
每一種情緒背后都透著著她第二次來這里的目的。
很簡單,她不服。
她想向她的趙老師證明,她想走上這個比賽的決賽舞臺,最大的絆腳石就是頭頂華國音樂學院鋼琴系的光環。
今天她做到了。
為了這一刻,她準備了四年。
不論今天結局如何,今天之后,她將向著她的下一個人生目標進發。
又是一連串漂亮的跑動,她看起來無比從容。
回到個人休息室內的李安已經被頭頂屏幕上的你舞臺現場所完全吸引。
看過姜笙排練現場的他有些詫異,此刻姜笙演奏的k466和他之前所聽到的全然不同。
似是隨手即來的音符,卻又彈得精細。
分句和弱奏的布局如此篤定又不失張力。
小身板,大能量,舉重若輕。
他能想到的最恰當的描述。
不知覺間他又想起那天早晨對方同樣第一個走上舞臺,一手熱情似火的激流直接將a組賽場點燃。
“厲害。”
李安覺得自己有必要收回昨天對比她和吳復生的評價。
如此說來對方是在合拍過程中有所保留了。
不是惡意揣測,即便對方真是在合拍時用一種假象來蒙蔽所有人,然后等到了真正的舞臺上再爆發。
這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