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現場遠遠望去給人一種某鋼琴系學生正在參加期末考試的感覺。
就在這時,臺上的大齡考生忽然停了下來。
在鋼琴上跑了兩組音階之后,李安最直觀的感覺就是這個廳的舞臺聽感比華國院的廳要差不少。
同樣按照日常狀態來熱身,坐在華國院音樂廳的舞臺上他能更清楚的聽到自己正在彈什么。
而此刻他聽自己指下的琴聲有點大。
可以理解,這個廳修建的時間距今已經有些年頭了。
再次開始跑動,李安減少了大約一成灌入手指的力量。
這回鋼琴傳出來的聲響讓他聽起來舒服多了。
熱身完畢,他收起雙手。
聳了下肩膀放,深呼一口,五秒后他重新抬起雙手。
右手食指小拇指先行落下,一組清澈柔美的三度音程響起。
整個音樂廳反而變的越發安靜。
告別奏鳴曲。
第一樂章
李安正式開始演奏之后,傅天鳴也悄聲的坐回到觀眾席。
他也是第一次聽李安現場演奏告別奏鳴曲。
近距離直觀感受對方手指的抬落,耳邊的曲調仿佛更加具實質感。
和他預想中的效果極為接近,細微的區別在于其中少了許多細小的氣口。
最近他一直在聽李安第三輪比賽演奏的告別,與此刻的演奏相對比,傅天鳴認為李安運用了一種他用文字無法描述的手段,將零散段落執筆成一條優美的弧線,偶爾輕輕一個小翻腕,留出一口呼吸的時間,才會讓人注意到其間的迷人一瞥。
如果不是整體音量聽起來略顯偏小,他愿意從個人角度給李安的告別第一樂章打一個滿分。
“停一下。”
舞臺上,李安剛準備演奏第二樂章,臺下魏三碗的聲音將他打斷。
他收手望去。
魏三碗已經站了起來,“你聽不聽得清”
李安起身走到舞臺邊緣,“我這里剛好。”
大概猜到自己被打斷的原因,他問“是不是臺下聽起來聲音有點小”
魏三碗知道這個廳的聲學設計有些小問題。
這個因人而已,有的演奏者不會受其影響,有的則會感到不習慣。
聽過一輪討論,眾人一致決定先試試通過移動鋼琴的位置來看看能否讓李安在舞臺上找到聲點的平衡。
半小時后。
“明天找人來調整反音罩吧。”
李院拍板道,沒必要再花費時間來討論這個問題了。
現在的問題就是李安正常演奏狀態下,舞臺上的音響效果他自己聽起來剛好,但觀眾席聽起來聲音有點小。
如果讓李安加大演奏力量,觀眾席聽起來正好,他在舞臺上自己聽起來聲音又過大。
明天叫工作人員來調整舞臺反音罩。
“李安明天你也過來,和工作人員一起,他們一邊調整你一邊試,一定要把這個問題解決好。”
音響問題確實是大問題,直接關乎于整場音樂會地成敗。
第一輪彩排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案也出來了,隨后李院親自上臺聆聽李安演奏的另外是三首作品。
給予了一定指點,尤其在悲愴第二樂章右手高音旋律線上處理,李院建議李安可以彈得再歌唱性一些。
“今天就到這吧,明天我就不過來了,這兩天你好好準備,周一下午三點咱們再走一次臺,到時候會有不少老師也過來,大家一起聽聽然后咱們再開個會研究一下。”
“好的李院。”
一輪走臺結束,晚上李安傅天鳴二人在學校門口吃了個快餐。
因為研究音響效果花費了太多時間,傅天鳴為音樂會前中后場設計的小環節也沒有得以在走臺過程中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