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中午顧著練琴還沒有填上午四個孩子的成長檔案。
連同下午的木子和小劉,他一口氣連著寫了半個小時。
陳璇在這一點上對李安始終佩服的五體投地,李安的課程思路太清晰了。
作為女朋友也作為同事,她已經和李安請教過很多次,每次李安都會極有耐心的給她做分析講解。
但實際情況是拿著李安的方法,她用在一些孩子身上效果很明顯,用在另一些孩子身上就顯得有些乏力了。
比如她今天下午這個孩子,兩個月前拿到的新曲子,到今天還像是在練新曲子一樣,尤其是寒假之后的這幾節課,她的工作幾乎從老師變成了陪練。
“回家一點不練琴的孩子確實很難辦。”
李安合起小北的成長檔案,扣起筆帽道,“有的孩子并不是做不到回家練琴,而是缺乏自覺性,家長又疏于督促,這類孩子還有機會,但老師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與家長和孩子進行長期的課下溝通。”
“不過你那個孩子就別費心思了,真的,上課都那么痛苦,我建議你和他父母聊聊別讓逼孩子來了,有這個時間干點什么不行非要來這花錢受罪。”
陳璇“可他音樂感覺還挺不錯的。”
李安“我沒記錯他的話,我去燕京之前他就開始練這個曲子的開頭部分了,今天還是在練開頭,對吧。”
陳璇嘆氣,“嗯。”
李安收拾好桌子走到鋼琴前把琴蓋扣起,將琴凳推至鋼琴下,“這個階段談天賦可能還有點早,小北學琴兩年零兩個月才會用手腕,小虎兩節課就搞明白了,但目前小虎還是不如小北。”
起身重新環視一圈,看著重歸整潔的教室李老師心情更加舒暢了。
“走吧,陳老師,我們今天的任務還很繁重。”
二人說著離去,出門乘車去往了江北環江路。
二十五分鐘后,公交車抵達目的地。
“這里高層住宅也太密集了。”
陳璇來到蓉城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景。
兩人下車像是走進了一個巨大的大籠子,道路并不開闊的馬路兩邊,各種大高層住宅樓層疊群立,給人以壓抑。
李安跟著點點頭,“走,先轉轉。”
從上班路程而言,環江路這一片比梅莊要有優勢,大概也是因為兩地在一條主桿路的原因。
繞著幾個小區轉了一圈,兩個人又停在一家少兒音樂輔導班的門前,隔著玻璃門他看見店里左墻邊坐著幾個玩手機的成年人,一看那架勢就像等孩子的家長,二樓半開的窗戶正傳來吱吱呀呀的小提琴聲。
顯得隔壁的飯館有些冷清。
李安決定照顧今天就照顧一下這家飯館的生意。
此時還沒到飯點,餐館里空空蕩蕩的,老板樂呵呵的抱著個手機像是在刷抖音。
李安點了兩碗最貴的面,借機和老板聊了一會。
一路走到這兒,他數了數,四個小區周邊各類少兒培訓機構共十三家。
掛著琴行的培訓班有三家,掛牌音樂培訓的輔導班兩家,這競爭壓力不可謂不大。
對此老板只說開培訓班掙錢啊,他孩子就在隔壁學古箏,一節課120塊。
“我賣多少碗面才頂她上一節課啊。”
李安笑笑“孩子喜歡就讓學唄。”
老板嘆“哎,你要說她喜歡吧,也沒見她回來練,但你不讓學咋辦,她班里的同學都學,有的在學校學,有的在校外學,咱也不能讓孩子落后不是。”
李安點頭“是是,我看隔壁這個輔導班人不少,他這兒學生不少吧。”
老板“不少,得有個七十多個孩子。”
李安心驚“這么多。”
這么個小二層能有70個學生
要不是老板就在隔壁開飯館加上女兒也在隔壁學,不然他是真不信,就這他都半信半疑。
老板“這片就屬他這學生多,其他的都一般,你出門往左再走幾步看見有個新開的母嬰用品店,之前也是個琴行,干了半年就干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