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看到小北坐到鋼琴前板板正正的模樣,他心想這孩子應該彈得還不錯。
第一次見面,他讓小北彈一段自己最拿手的。
小北彈了一首小練習曲,聽完之后他能說什么呢。
手指、手腕、節奏、哪兒哪兒都不是小問題。
接著他用了一節課的時間告訴小北手指應該如何站在琴鍵上。
小北學的很積極,但也很吃力,下課的時候還是沒搞明白什么是手指站立。
這就是小北的第一節課。
小北的第一節課,小北媽媽就坐在此刻這個位置。
第一節課上,李安耐心細致的講解博得了小北媽媽的好感,同樣作為一名老師,她看得出李安的教學經驗很豐富,所以從第二節課開始她就沒有再進教室跟過課。
在小北媽媽的印象里,李安是一個盡心負責的老師。
是一個她信任的老師。
其實李安到今天都不知道,關于小北考級的問題,小北媽媽一直都清楚他心里有意見,盡管他沒有表達過什么,
但是小北媽媽沒有試圖去和李安解釋什么,在她看來李安的想法并沒有錯,只是每個家庭的情況都各有不同。
作為一名老師,她清楚沒有哪一套普世的教學理論能夠適用在所有孩子身上,以及他們背后的家庭。
只要李安用心教小北,這對于她來講就足夠了。
直到王盼盼事件發生,兩人進行了一番開誠布公的交流。
那時李安才知道之前自己對于小北媽媽的誤解。
也是那次事件讓小北媽媽對李安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明確李安聽懂了她最后那些話之后,她更放心的把孩子交給了李安。
比起小北學琴,學習才是真正讓她苦惱的問題。
有了李安把手小北的鋼琴課,她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小北的功課上。
處于對李安的放心,她幾乎再沒有過問過小北的鋼琴進度。
她知道李安負責,但她還是意外于李安是如何做到的。
從第一節課到第四十三節課,把每一頁課堂記錄連在一起,就是一個成長的小故事。
小北在哪一個階段出現了怎樣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解決問題的方案,問題解決的程度。
也是通過這份詳細的記錄,她才意識到不知不覺間,小北已經解決了那么多問題。
當然,還有沒有解決的問題,以及沒有出現的問題。
但她相信只要有李老師在,那些問題小北一定會解決的。
就像第四節課李安明確提出的手腕落提問題,是在第二十七節課上真正解決的。
一本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成長檔案,給她帶來了一種時間藝術的體驗。
看完小北的上節課的課堂記錄,小北媽媽下意識的又向后翻了一頁。
空白。
合起還給李安,她的目光重新落到了鋼琴前的身影上。
忽然間她覺得小北身子又長了一點。
還有半年,小北就要升初中了,太快了。
兩個大人安靜的看著小北奏完最后一曲,巴赫鋼琴初級曲集第十一首,摩塞塔舞曲。
“噹”
一組柔和明亮的和弦結束全曲演奏。
小北收手轉過頭,看著兩個大人溫柔的目光,她覺得今天這節課有些特別。
“老師,我都彈完了。”
李安起身來到鋼琴前,“感覺怎么樣,累不累”
小北搖頭“老師,這條曲目我還能再彈快點。”
李安也搖頭“這個速度剛剛好,不用再快了。”
“小北,這個曲子你的左手下鍵可以再稍微慢一點,把手指完全放下去,要彈出連線長句的歌唱感,可以適當的多用些指肚。”
“這種感覺。”
說著李安彎腰做了一組示范,同樣的音符在他的指尖被拉長一般,舒緩而優美。
小北看著琴鍵上的大手,聽著耳邊的柔美旋律,發出一聲小小感嘆。
好美。
“來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