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上一次舉辦綜合類青少年音樂比賽還是19年的暑假,賽事開設樂器項目多達七八種,評委團方面,除了各校區的教學組組長級別的老師外,藍天還從蓉城社會各界邀請了一幫所謂的專家教授,舞臺方面,聘請了專業平臺,宣傳方面采用線上線下兩手推,場地更是花了大價錢租用了蓉城人民劇場。
規模搞的不可謂不大,但最后因為各種不合理的賽制,比賽中途引起了相當一部分選手家長的不滿,最后落了個草草收場。
忙活一圈,賠了買賣還沒賺到吆喝,被業內同行看了場大笑話。
“趙老師早。”
“早啊,李老師。”
一早李安來到行辦公室找趙樹紅,拿上次比賽的資料。
趙樹紅起身把準備好的文件檔交到李安手上,“暫時能找到資料都在這里面了,可能有些不全,我已經給總校區那邊打電話了,讓他們也幫忙找找。”
汗,李安只想要關于鋼琴這一項的內容,不過人家已經給他整理出來了,“辛苦趙老師了。”
接過文件袋,還挺重,李安道了聲謝,接著回辦公室泡了杯茶,帶著陳璇的筆記本來到四號教室。
放下茶杯和電腦打開窗。
休息片刻,他坐到桌前拆開了文件袋,取出資料。
三冊a4紙裝訂的文件,厚薄不一。
等小北來上課的功夫,他從第一本策劃書翻閱起來。
李安沒有策劃比賽的經驗,總體也看不出什么,硬要說的話,就是比他想象的就是策劃一場比賽比他想象中復雜一些,對于策劃部分,他不予置評。
可作為一名參加過正規比賽的選手,作為一名帶學生參加過幾次比賽的老師,他得說這個比賽的科目設置和賽程安排的確不合理。
只是一個地區范圍內的商業性業余比賽,比賽科目設置了足足有八項不說,還分了初賽、復賽、決賽三個輪次。
是,從比賽宣傳冊上看,是顯得高大上,專業,可實際操作起來,這就是24輪單場比賽啊。
五天之內要全部舉辦完,其中還包括了開幕儀式和閉幕頒獎典禮。
其中的工作量之大,不知道這場比賽的總策劃之前有沒有干過這活,有沒有考慮過藍天能不能搞這么周密的比賽。
輪次太滿,賽程排布密集,科目繁雜。
一個環節出點狀況,就可能導致拖延所有科目的比賽進程。
李安還真沒猜錯,這場比賽確實出現了這種狀況,通過鋼琴組初賽的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按照復賽要求來參加復賽,結果被通知復賽時間稍微推遲,因為舞臺上小提琴的初賽還差一點才結束。
不過這也只是一個惱家長們的誘因。
他聽秦勇說,大多數家長生氣是因為原來的復賽名單里忽然多出了一些選沒有參加初賽的選手姓名。
“有這個老師的學生,說之前沒報上名,有那個評委的學生,說忽然又想參加了,當時弄得一團糟。”
聽了秦勇的吐槽,李安作為一個旁觀者都覺得實在不該。
倒不是因為多氣憤,這種氣他早就生過不止一次了,他以前帶學生參加地方的比賽,就被以上操作安排過。
之后也陸續聽過見過,不過都是些小單位舉行的小型比賽。
而你藍天好歹也是蓉城的行業老大吧,搞那么大的噱頭面向社會辦比賽,按道理最不應該出現的就是這種問題了。
多數家長心里其實多少也清楚,這種比賽會有點內幕,可你明面上的公平都給不到,那家長們不炸鍋才怪了呢。
哎,實屬活該。
李安放下手里的策劃書,接著翻開了比賽章程。
雜七雜八的內容太多,他直接跳過,翻到了鋼琴組的比賽內容。
秦勇這次無非就是讓他設計一下鋼琴比賽方案,有些問題也不該他考慮。
一目了然,沒有分組別和年齡段,也沒有曲目限制,也就是說只要報了名,甭管你三級還是十級,彈什么都行,直接一鍋粥亂燉,這倒是省事。
頗有點星海杯少年業余組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