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報名參加比賽,主辦方開心,家長開心,老師開心,孩子是否開心
或許連孩子自己都不會關心這個問題,聽爸爸媽媽老師的話,參加唄。
這個過程中,孩子本身的情緒很多時候是被忽略的。
在大人的眼里,就好像孩子只要上臺了,演奏完一首曲目,再下臺,然后孩子就有收獲了。
如果大人認為自己的想法沒有問題,那一定是比賽這件事出了問題。
誠然,現在的比賽或許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在李安看來比這二者更嚴重的問題是在今天,作為當事人的小選手們,已經沒有人過多的在意他們是否在這個過程中開心。
如今學琴已經被羅列在孩子的課程表之內,比如王小虎的課程表,周六上午,8點,鋼琴課。
如此一來,比賽就活脫脫的變成了一場考試。
學習考試能開心嗎,能快樂嗎
或許大人們都深諳其道,所以大部分家長也就不會去關心孩子在參加比賽這件事的情緒問題了,他們只要yes。
李安也覺得不能,但回到鋼琴這件事,他始終認為彈鋼琴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他希望與自己的學生們分享這件快樂,也一直試圖運用一些教學方法讓他們在枯燥乏味的練習過程中感受到那份快樂。
如果孩子實在無法在鋼琴上感受到快樂,就如他周二晚上和遲裕媽媽那通電話里的原話,“沒有必要勉強。”
所幸高考只有一門數學,而樂器有數不清的種類,鋼琴課的替代品許許多多。
所以對于那些能堅持也愿意堅持學習鋼琴的孩子,李安覺得自己沒有理由不想辦法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快樂。
無數事實表明,開心做事效率更高。
換個角度,讓孩子們能在學琴苦旅中多一分開心,對于老師,實則也是件毫不虧本的買賣。
如何讓孩子開心的去參加比賽,李安從三個孩子上次參加蓉城賽區新海杯的過程中領悟到了一些新瓶裝老酒的經驗。
回顧上一次比賽,三個孩子均有出色發揮的地方,比如王小虎的sur,小北的庫勞小奏鳴曲,車琳的圓舞曲。
單拎出來看,這三首曲目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李安清楚,王小虎喜歡sur,小北喜歡庫勞小奏鳴,包括車琳都在比賽曲目的喜好上都出現了明顯的偏向。
要知道在李安為她布置的兩首比賽作品中,她練習圓舞曲的時間遠遠短于另外一首莫扎特小奏鳴曲。
于是他決定這次為每個參賽的孩子都準備他們所喜歡的曲子,希望借此種方法讓孩子們在杯賽過程中開心一點,順便也回家多練一點。
沒錯,投其所好這種老掉牙的把戲實在無需大書特書,可別忘了,這是為比賽選曲,他也希望孩子們能取得好成績。
然而孩子喜歡的好聽曲目未必能拿高分,并且難度適中的好聽曲目評委都快聽爛了,那么這里就出現了新問題既要孩子喜歡,又要給評委新鮮感,最重要的是孩子必須還得能拿下。
所以李安必須要權衡每個孩子的技術水平,結合比賽性質,考慮舞臺表演效果,摒棄大眾化曲目,為其量身定做,最后選出來的曲目還要讓孩子聽聽喜不喜歡。
有一說一,鋼琴老師做到他這個份上,此處應該給他點個贊了。
因為他的腦子里并沒有鋼琴曲目百科全書,當然也可以說他經驗不足。
“來吧。”
王小虎熱身完畢,李安打開節拍器,調到六十的速度,讓對方開始。
說完,他放下節拍器走到窗邊,期待的豎起耳朵。
鋼琴前,王小虎輕吐一口,抬起雙臂,右手食指輕輕落到了一個黑鍵上。
“噹”,的一點都不蕩漾。
伯格的芭蕾舞曲,一首可以跳舞的鋼琴小品,難度不定義。
基本功決定下限,音樂理解能力決定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