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兩條細長的眉毛已經隨著起起落落的雙手擰在一起。
李安這個角度看不清孩子的表情,他只今晚張雅惠的海頓死氣沉沉,這點在昨天的巴赫也有體現,但由于昨天是小調作品,體現的并不明顯。
把一首本該明朗的海頓大調作品彈成這樣,李安覺得此刻孩子心里一定沒有什么快樂。
處理的太過了,他心嘆。
就像讓一個只有十歲的女孩穿成年人的服飾,畫濃艷的眼妝。
再有審美價值,也透著一股畸形。
況且張雅惠的處理明顯帶著一種沒有主張的捏造在其中,影響海頓音樂表現效果的因素實際上并不多。
對于這個年齡階段的普遍琴童,能將海頓作品中的裝飾音和跳音奏好,并在節拍不亂的情況下保證一定速度就算不錯了。
毫不客氣地講,以作品風格來評判,張雅惠在這首作品中的裝飾音彈得一塌糊涂。
只需以指尖滑落帶過的裝飾音,她全部去特別強調,就比如第七小節帶有顫音標記的do,給人感覺用上了身體里的全部力氣在兩個琴鍵上飛馳。
好聽嗎答案不是唯一的。
李安覺得這樣不好聽。
但換一個角度看,孩字的完成度卻很高,節奏嚴絲合縫。
這又怎么說
在李安的視角,即便有人覺得好聽,他也要給孩子的裝失音演奏打上一個錯號,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他也要給出客觀肯定,把錯誤做的有模有樣同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需要天賦支撐。
可再有審美價值,也還是透著一股畸形。
古典音樂沒有標準答案,但也是有規則的。
若有人想打破規則,說來他自己都覺得可笑,流傳了二百多年的東西了,期間不是沒有人在革新,哎,行,也行,想打破規則可以,可首先得清楚規則吧。
然而眼下很顯然。
哎。
“嘩”
掌聲隨著張雅惠的起身輕輕響起,
李安放下筆嘆了嘆,跟著鼓起了掌,對于張雅惠今晚的表現,他談不上失望,也不后悔把這個孩子保下來。
張雅惠的演奏在已完成比賽的選手中屬于優秀一類。
這就說明這個孩子值得出現在決賽賽場,而且今天的演奏很順利,沒有再忘譜。
很好很好。
只是可惜了。
“還是李老師眼光毒辣啊,”夏老頭感慨,聲音不小,引來不少評委的目光。
這話里話外,多少都有點打臉吳斌幾人,確實,不是李安出手,就沒有今晚張雅惠的一席之地。
事實也證明李安確實看得比他們準。
吳斌本想接個話,可想想還是算了。
他怎么也沒有想到李安最后的解決辦法是拿自己的學生和張雅惠換了排名,然后才用他們廣源那名孩子頂掉了原本屬于張雅惠的位置。
昨晚得知名單第一時間他就給李安打了電話,李安笑說沒事,讓他別放在心上。
可他能不放在心上么,如果早知如此,他怎么也不會讓李安的學生流局,這點他還是拎得清的。
事已至此,他只能事后請李安出來坐坐,別真因為這點事結下什么矛盾,李安這人看似表面溫和,可骨子里并非如此。
劉志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第十四位登場選手,c組014號,林子程,演奏曲目,肖邦e大調練習曲,作品十,第三首。”
嘖嘖,離別也上來了,李安又掃了眼評分表,看了看后面出場選手的曲目,還有彈革命的。
小學生彈革命,行,沒什么不行的,敢教得是真敢教,也真敢報。
李安忽然有些疲憊,就像前面一些選手的演奏,他都不知道該怎么打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