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秒。
落指。
“當當當當。”
只聽四個干凈的四分音符以歌唱感覺從李安右手徐徐升起,不急不緩,配以左手顆粒感清晰的阿爾貝蒂低音將第一樂章的序幕展開。
第一樂章,速度,快板。
接著四個連續的反附點小節,李安手指前輕后重處理,頓時莫扎特音樂作品中的輕盈感出現在音樂線條之間。
聽到這兒,方永波微微點點頭。
心說處理完成的質量相當不錯。
但在方永波看來這也是應該的,不然李安也沒機會坐到這。
可就在鋼琴聲部的前八小節中規中矩完成之后,當第九小節開始重復前八小節的主題時。
“當。”
第一個四分音符再次出現時,這里引起了方永波的注意。
同樣的地方,第二次出現的感覺與第一次已經完全不同了。
或許在耳朵不敏感的聽眾來聽,李安這遍主題反復和第一遍沒有什么區別。
可在一名職業指揮的耳朵里,那差之毫厘的強弱變化背后可是演奏者的樂思和對于譜面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首協奏曲,不是鋼琴獨奏作品,鋼琴在演奏的時候,實際上還有樂隊的音響同時進行。
那么鋼琴上的這一點點局部變化,是會直接影響到全體聲部的呈現效果。
不自覺間,方永波聽著李安的演奏來到了鋼琴一側,一只手捧著總譜,另一只手不由得比畫了起來。
如果方永波站在李安的身后,李安即便有所察覺也做不了什么。
可現在他的余光里明明有一只大手輕輕地搬動,那他就沒有理由應該視而不見了。
得說方永波這么一弄,給李安心里加了一把火。
右手奏完一段上行音階跑動,以一個輕巧跳音點綴,接著他左手接過旋律,以指尖觸鍵再次復述了這段上行跑動。
一時間音樂中出現了片刻巴洛克音樂時期的意味,并不突兀的色彩變化與莫扎特的靈光乍現相得益彰。
隨后順手中音區的你來我往,音樂在李安十指間猶如一條靈活的魚兒在水里穿梭。
在鋼琴八十二小節的雙手四分音對位完成之后,接下來到八十五小節之間是又是樂隊演奏。
這個空隙李安知道自己得空出來,抬手一瞬正要數拍子,哪知方永波直接揮著手,嘴里模彷弦樂把這段唱了出來。
李安一聽這哼的律動和感覺,一下便明白這就是方永波要的弦樂伴奏效果。
緊跟著方永波落下的聲音,李安再次抬手,以對話的感覺復述材料,并減弱發音后的控鍵,鋼琴聲音瞬時利起三分。
帶著點挑釁。
莫扎特的音樂戲劇性,就在這三只手和一張嘴之間,躍然出現。
音樂繼續往前走,方永波干脆直接總譜放到琴板上,這樣翻譜方便不說,他的肢體也解放了。
化身嘴動協奏的方永波一會唱小提琴的旋律,一會用低音模彷大提琴的和聲鋪底。
李安一刻不敢放松,前面還能邊彈邊利用樂隊演奏的空擋和鋼琴聲部的空拍翻下譜子。
可到了17節,音樂情緒和方永波嚴絲合縫的指揮讓他無暇再利用空拍翻譜。
音樂來到181小節已經是下一頁,而譜架上的譜子還在上一頁。
方永波手勢打起,神色濃重地抖動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