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答“該干嘛還干嘛,就當不知道,這事別和任何人說。”
陳璇“嗯。”
飯后李安回到802繼續練琴。
414的第二樂章是一個行板。
如果從譜面來看整個樂章的精華在于它豐富的和聲色彩,那么它其中死亡一樣的意境則要來自jc巴赫的辭世。
該樂章的旋律便是來自jc巴赫,據史料稱,莫扎特以此來標識哀悼。
不得不說這對于后世的演奏者來說是一個不可回避的難題。
音符一旦被賦予某種情感色彩,演奏者就不得不去讓自己陷入某種境地,然后去體會,然后化為樂思,再通過鍵盤在音樂中體現出來。
這一過程復雜而繁瑣,稍有差池便會兩頭不討好。
李安的想法是,先把該樂章按照自己的想法練出來。
完成譜面之后,等后面再和方永波交流。
這一樂章的樂隊序奏是主導音樂情緒的關鍵,他想方永波一定有自己的想法。
雖然那天兩人的聊天重點是第一樂章,但方永波也不時提到樂章。
比如二樂章的意境,比如三樂章中維也納人都特別喜歡的那種滑稽感。
那么在下次見面之前,他要做的就是把屬于自己要完成的那部分譜面內容精確無比的完成。
這次演出不是比賽,是表演,他的個人想法或許也重要。
只是從身份差來講,讓指揮在前是絕對不會錯的。
練到下午四點半,李安在802教室換好演出服裝啟程出發蓉城音樂學院。
闊別已久的舞臺讓他一登場就很興奮。
在掌聲中,他與幾個管弦系的師弟師妹們為現場所有師生送上了一出精彩的表演。
說來也是有趣,原定最后的返場曲目是由老裴最后上場來拉一段。
結果老裴指揮了一整晚覺得身體有點吃不消,就讓李安來彈。
李安心說這不是主客搞反了,李安提議讓張云舒來拉最合適。
最終雙拳難敵一群手,李安一個鋼琴系的師哥,在管弦系的音樂會上作為了返場嘉賓。
彈了舒曼童年情景作品集里的第四首孩子的請求。
一首精致典雅的小品,一分鐘過一點。
看得老魏坐在臺下嘴角就沒有合攏過。
最后所有演出人員上場謝幕合影的時候,林果果捧著一大束鮮花吃力的走到舞臺上。
李安一手接過鮮花另一只手直接把林果果抱進懷里。
這下好了,當著臺下所有師生領導,李安是林果果老師這件事也再也不是謠傳。
望著這一幕的霍曉東,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不通自己到底哪里不如李安。
雖然這么想,可因為給車琳打分這件事,他心里多少有點覺得虧心。
看看自己給車琳打的成績,再看看李安給趙夢甜打的成績。
哎。
說冤家路窄呢。
散場時,李安和霍曉東正好在音樂廳門口碰了個正著。
李安主動微笑著和霍曉東打了個招呼,絲毫看不出有什么不對頭的地方。
霍曉東回家的路上就在想,李安這人確實挺不錯。
不過轉念他又想,畢竟在李安眼里自己是音樂學院的在職老師,身為評委負責人,打分時自然要考慮的因素有許多。
他認為李安是能理解自己的吧,霍曉東給自己找了個情緒寄存處。
如果李安知道霍曉東是這么想的,李安只能呵呵一笑。
有些事情講究個來日方長。
兩日一晃而過,二十七日傍晚,迎來了蓉城杯的頒獎典禮。
下午六點半,距離頒獎典禮還有半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