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豐瑞“老師,藝考生只能參加藝考嗎”
李安“當然不是,藝考生也得參加正常的高考,參加藝考等于多了一次考大學的機會。”
小劉“哦哦,那我可以試試,反正都能參加高考。”
小北“老師,那藝考難嗎”
李安想了想“對于準備充分的人來說不難。”
小北“哦哦。”
李安“你們快吃,面不能泡。”
除了小北,剩下五個孩子連湯都喝完了。
飯后孩子們在休息角休息了一會,下午兩點整,合拍課程繼續開始。
下午的和排課被分為了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鞏固上午的合排內容。
第二部分是解決問題。
第一部完成得很順利。
到了第二部分,李安遇到了一點困難。
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
第一個,個人問題。
因技巧還沒有真正達標,所以導致發揮不夠穩定。
這個問題出現的比較頻繁,包括小車也有,只有季洋是穩定的。
前幾天包括今天上午,李安一直在做加法,那么從個人問題開始,他要開始做減法了。
技術不是十天半個月就能穩固的,李安清楚這一點,所以他不會再浪費時間讓大家去嘗試,直接砍掉。
達不到穩定發揮,就用更簡單的方法去處理。
按照這個思路處理完,音樂肉眼可見地更干凈了,孩子們因個別段落被降級演奏的小小不開心也因為煥然一新的音樂而撫平。
第二個,合作意識。
卡拉揚在世也不可能讓幾個孩子在初步認識合奏之后就能讓他們擁有職業演奏家的合作意識。
而合作意識體現著一個團的綜合藝術修養。
當著國際大師和國內同行的面,李安當然希望在演出結束之后得到各方的各種好評。
那么在合作意識的問題上,李安有必要進一步讓孩子們去體會其中的奧妙。
成與不成,這個過程也不是在浪費時間,
現在的問題是孩子們有些過分專注于去聆聽那些被他刻意強調的片段,而忽略了局部應有的融合。
基于眼下,他希望得到的改善是讓孩子們再客觀一點地去聆聽彼此。
這個說起來就太玄。
簡單點,就是要多合多聽多練,和各種樂器合奏,合奏各個時期的作品。
久而久之,這個問題就會解決。
就像人的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好在,音樂不是人。
音樂終歸是聲音的藝術。
鋼琴的聲音,來自按下一個鍵。
七個人的聲音,就是七個人同時按下一個鍵。
那么讓這一瞬,或者這一瞬之后,達成一種聲音上的融合,似乎也不失為一種體現合奏意識的路徑。
所以新的問題來了。
如何讓孩子們的聲音做到統一。
初步的統一就足夠。
但依然很難。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