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孩“沒有”
劉豐瑞“有地鐵倒車也用不了一個小時。”
秦勇“那你們知道在巴洛克時期,想聽一場大型音樂會,需要多久的路程。”
眾孩搖頭。
王小虎“兩個小時”
秦勇“如果回到巴洛克時期,你們明天中午吃完午飯,就得乘馬車出發,才能趕上你們老師的音樂會。”
眾孩驚“那不得五六個小時”
小北可愛道“秦老師,如果我家沒有馬車呢。”
秦勇“那你就得靠步行,一早就得出發。”
“大家告訴我為什么”
眾孩“因為步行慢。”
秦勇“馬車快還是走路快”
眾孩“馬車”
說出這個答案,小北忽然想起剛才他們還說馬車慢。
秦勇“所以快與慢是對比出來的結論。”
“在今天,我們認為公交車慢,但是在巴洛克時期,馬車已經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了。”
“所以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他們的生活節奏不會超過馬車的速度。”
“也就是說,當維瓦爾第要求樂手用快的速度演奏這首作品時,他要考慮的快是聽眾能接受的快。”
孩子們恍然大悟,每個人都像是抓住了什么,但又不知該如何表達。
李安也在思考,他從秦勇的提示中聯想到許許多多,乃至音樂與生活之間的各種關聯。
片刻。
秦勇“所以當我們要還原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我們除了研究這一時期的音樂特點之外,還應該考量他的速度。”
又是片刻。
李安“我們試試。”
在秦勇的幫助下,李安帶著孩子們最終在下午六點之前結束了他們八月六號的排練任務。
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結束。
經過秦勇的速度改良,孩子們彈起來更覺容易,因為快板樂章慢了。
同時李安也認為改良過的一三樂章現在不僅可以在情緒上與二樂章相呼應,在聽感上也更加融洽。
整個三樂章聽下來,因慢而帶來的恢宏厚重更加立體。
他很滿意。
這大概就是指揮的魔力。
王小虎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感受到這個職業的神奇。
但是王小虎覺得還是他的李老師更厲害,他不管。
“謝謝秦老師”
“不謝不謝,提前祝你們旅途愉快,路上都聽你們老師的話,大家再見。”
在孩子們的道謝聲中,秦勇把譜子還給李安,接著匆忙離去。
秦勇離去后,李安帶著孩子們打掃了一下舞臺,隨后帶著孩子們在校門口簡單吃了口便飯。
雖然簡單,只是一碗小面,但是孩子們吃的很香。
馬可竟然一碗還沒吃飽,和王小虎兩人一人又要了個鍋盔。
飯館出來,李安帶隊快速前往最近的地鐵站。
今天最后一項安排是帶孩子聽一場音樂會。
音樂節的第九場音樂會,由深交室內樂樂團帶來弦樂四重奏專場,其中有維瓦爾第的四季。
帶孩子們現場領略一下弦樂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