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波再次向觀眾席鞠下一躬。
“嘩”
掌聲再次落下,方永波轉回身面向樂手。
王小虎再次拿起手旁的節目單。
第一次在現實中見到如此龐大的樂團陣仗,他實在無法控制自己激動的心情。
“juiter。”
他在心里默念著音樂會第一首作品的名字,并嘗試發音。
“朱庇特。”
不遠處的宋康也盯著手里的曲目單點點頭,開場就是核彈啊。
五秒安靜過后。
隨著方永波手中的指揮棒一挑
整個音樂廳風起云涌,一聲號角齊鳴,拉開了本場音樂會的序幕。
莫扎特第四十一號交響曲,朱庇特。
被柴可夫斯基譽為“交響樂的奇跡之一。”
即是本屆音樂節的重頭戲之一,莫扎特之夜,方永波又怎么會選擇一首小作品來開場。
朱庇特交響曲是莫扎特人生中的最后一部交響曲,第四十一交響曲的標題。
作為古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神,也就是希臘神話中的宙斯,朱庇特有著堪與大自然匹敵的力量,是一種偉大的象征。
至于為什么給這部交響曲冠以朱庇特之名,傳言在一場音樂會上,為了彰顯莫扎特第四十號交響曲是交響曲中最為尊貴,且代表交響樂中音樂成就和情感內容最高的曲目,音樂人薩洛蒙在其前面加上了朱庇特的標題。
用該作品開場,不難看出方永波對于這場音樂會的期盼。
音樂一開始,方永波便沒有老老實實引導樂隊照本宣科的沿用常規速度來演繹磅礴恢宏的凝重色彩。
他動作幅度極小,哪怕在動機三連音中都沒有讓人看到他的強勁手勢。
他選擇了更為輕快的開篇。
從莊嚴到輕淺,從恐懼到纖弱。
整個四樂章,他在極為豐富的材料中勾勒出兩條性情各異的情緒。
將各種短小動機鑲進一張對位的大網,形成了具有無可比擬的威力與動能。
放棄了大處著墨,他打造出了一個彈性十足又自行對答的邏輯空間。
隨著音樂一層一層前進,臺下的觀眾時而心跳加速,時而陷入沉思,時而又被音樂中的莊嚴所打動。
一個個懸念揭開,一次次峰回路轉,直到開頭的兩條情緒被信念的主題融為朱庇特的神力,將主調復調匯聚推舉,走向最后的炫目洪流中發燙到沸騰。
靜。
隨著方永波雙手一揚,音樂定格在無限光明。
下一秒。
“嘩”
臺下瞬時爆起了尖叫般的掌聲,如同獲得了朱庇特的感召。
方永波轉身,此刻再讓觀眾看到的,是他布滿汗水的額角。
全體樂手起身,指揮鞠躬。
鞠躬結束,方永波移步指揮臺下,在掌聲中從容地邁向后臺。
直到他走進后臺,現場的掌聲依舊沒有停下。
不禁讓人以為這是本場音樂會的最后一首曲目。
秦勇知道方永波的厲害,可聽完這首作品之后,他還是想替方永波再說一句。
圈里都說方永波的音樂有深度,但沒有厚度,很明顯這個說法極不負責。
就此刻現場,有哪一位國際名角誰敢說方永波這部作品的音響塑造差。
曲目中的凌云之氣,已經可以說明所有問題。
秦勇鼓著掌,a區座席的一片外國藝術家也紛紛鼓著掌。
氣魄雄大
哪怕向來對交響樂沒有什么感覺到小季,此刻也激動的難以描述。
小北更是緊緊地抓著車琳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