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李安鬧鐘一響便起床去往了教堂。
老查理又在禱告中聆聽了一段李安的演奏,今天他聽到了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
就像昨天他走出教堂大門時聽到的音樂一樣,有著鮮明的方向與活力。
不同于昨天一開始對這名年輕老師的評價,尤其是在聽完昨晚季洋演奏的月光之后,老查理在今天的聆聽過程中充分的感受到這名年輕人對古典主義時期作品的觸鍵和風格的把控。
如果對方能夠在細小的音符上再明確一定,整個音樂會將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拿對方此刻正在演奏的暴風雨奏鳴曲,四小節的過渡動機做的非常好,氣韻十足,可如果對方能夠把整個四小節拆成1234,在14中間的23再做一個過渡,那么整個四小節就將不僅僅是一個口氣,而是一句有聲的話語,使后面出現的副題在出現的那一刻就會有驚人的說服力。
不過已經很不錯了。
結束禱告,老查理離開了教堂。
一個小時后,李安從音樂中淡出,扣上鍵蓋拿起手機離去。
今天是鋼琴主題課程日,分別由安娜教授和黃楚賢兩位老師為孩子們帶來兩項不同的課題研究。
早飯過后,五組孩子在昨天上課的教室集結。
大家都坐下之后,王小虎才發現唐小星沒有來。
問劉子涵才知道,唐小星昨天晚上的音樂會結束被家人接走了。
嬌氣包。
王小虎第一時間就想到這個詞,不過他沒說出來。
隨著安娜教授和x老板一同走進大門,教室安靜了下來。
八點半到十一點半,安娜教授將為孩子們帶來為期三個小時關于音樂與技巧這一課題的講解。
x老板翻譯兼示范工具人。
這是一堂偏向于理論講解的課程,與其說安娜教授想告訴孩子們一些演奏技巧,不如說她想給孩子們和各位老師一些日常練習的思路。
課題核心圍繞著兩個詞語“精神”與“肢體”。
安娜教授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什么往往在全力以赴演奏的瞬間,演奏者無法將精神和肢體進行完美融合
常常出現的狀況是情緒先到,然后肢體去追趕,又或者是肢體在演奏中引發了情緒的出現,這二者都不能稱之為統一的整體。
當然,這也是一些鋼琴演奏家的痛點,參考一些演奏同一曲目卻在不同場次有著不同發揮的演奏家們。
針對這一情況,安娜教授指出問題的關鍵在于日常練琴的過程。
“音樂與技巧被最大限度地分開訓練和發揮了。”
x老板翻譯的同時兩次用俄語向安娜教授確定他的翻譯有沒有失誤,得到了對方的肯定。
這正是安娜講授想說的,如何平衡和解決這個矛盾始終是俄派鋼琴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當一個演奏者在熟練的演奏一首作品之后,偶爾在演奏中會靈關一閃,瞬間完成一個美妙的句子。
這種情況通常會被認為是繆斯你女神降臨,而安娜教授指出并非如此。
“在這一瞬間,是技巧聽從了耳朵的命令,讓全身的運動有了一種高度的約束。”
“這種約束是可以在平時的練習中鍛煉的,只要進行全面嚴格的訓練,精神和肢體之間的距離就會逐漸縮減,最終形成統一。”
王翰就此提出了一個疑問,那么在練習的過程中究竟是肢體作為主導還是精神作為主導。
安娜教授回答“同等重要,但連接二者之間的器官不是手指,而是耳朵。”
聽的重要性再次被強調,對于這一點,李安非常贊同,并且他在教學的過程中一直都有引導孩子們要善于去聽。
不過安娜教授后面有一句話讓李安也反思了一下自己。
“單純的手指練習是體育項目,這樣的練習越多,對曲子里出現的具體技巧問題的幫助就越小。”
李安目前還沒有發現自己的技巧在具體的演奏中使不上勁,但他曾經確實一度地專門打磨過手指。
后續練習教學過程中他會留意這一點,雖然他明白安娜教授的意思是要帶著耳朵和音樂思想連手指,可孩子們想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