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起始是人聲,先有聲樂,才有器樂。
現在的音樂教育偶爾本末倒置,老師們會一遍又一遍和學生強調鋼琴上的中央c是do,然后孩子們記住了。
久而久之,孩子們只要按下中央c,無論在哪一架鋼琴上,都會認為自己聽到的是do。
可鋼琴畢竟是工業產品,實際情況是或許這臺琴受各種因素影響導致琴弦松動,從而導致發音不準。
那么這個時候這個do還是do嗎
耳朵好的孩子,有先天意識的孩子,會發覺這個do的音不準,可問題是大多數孩子并不具備這樣的耳朵和意識。
所以唱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因為它是一個孩子音高概念的基石。
依靠唱準音來建立的音高系統,遠比倚靠任何樂器建立的音高系統都要可靠。
樂器和一些電子設備只是用來輔佐建立音高系統的工具,并不能直接取代音高系統。
一套來自唱建立起的音高概念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答案是一定的,因為音樂從誕生伊始就不是機械化的。
另外唱的重要性遠不止于是為了建立音高系統,很多老師在給孩子處理音樂的后期過程中反復強調三個字歌唱性。
為什么彈琴要強調歌唱性
因為歌唱是最自然的音樂,沒有之一。
唱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唱出所要演奏的樂譜的旋律,更是要通過唱來解決一部分樂曲的情感表現。
x老板一直崇尚在鋼琴教學中融入唱的環節,他要求學生必須做到唱得出、唱得準。
老師們之前在一起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孫李文也提出了相似觀點,先唱再彈,唱好才能彈得好,這是星宇鋼琴教學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接下來的課程里,孩子們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從“唱”中體會真正的音高感覺。
課程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由x老板講大課,第二部分由每位老師帶著一個小隊單獨做訓練。
“一會我帶三組吧。”為了避免馬昊搗亂影響到其他孩子,黃楚賢率先提出。
王翰“我帶一組吧。”
孫立文“李老師和吳老師,你們”
李安“我都可以,吳老師。”
吳澤寧也不啰唆“那我帶四組。”
孫立文“我帶五組。”
剩下的二組自然就由李安來帶。
十分鐘一晃過去,隨著孩子們全員回到教室,x老板接過宋康的位置開始上課。
為了這堂課,x老板也準備了許久。
他的這堂課不僅僅是為了講給孩子們,也是為了和老師們分享一些他這些年總結下來的唱與彈的教學經驗。
根據他這些年的觀察與各地基層老師間的交流,他發現大多數老師的教學習慣還停留在二十年前。
說到唱,很多老師認為“唱”就是視譜的過程中,學生根據看到的音,用標準的音高唱出來。
如果僅僅只是做到這種程度,那學生多半會錯過走近音樂的機會。
唱,不僅要唱出標準的音高,而且還要在唱出標準音高的基礎上唱出感情。
x老板在這里指出一個現象,很多沒有要求學生唱譜也要唱出感情的老師,卻在指導學生演奏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將自己對于音樂情感理解的部分用哼鳴去表現音樂的情感。
這個例子充分說明幾乎所有老師都會在唱的時候投入情感,這種不受控制的由內而外很好的證明了一點唱是最能夠直接表達音樂情感的手段。
可為什么到了孩子們的唱,就變成了機械化地唱,不需要有感情地唱。
聽到這里,李安腦海里蹦出了音樂教育理念六個字。
如果不是x老板今天單獨把這個問題拿出來分析,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之前他在教學過程中讓孩子們唱,更多的是為了解決節奏與奏法的問題,并沒有主動去想讓孩子們通過唱來找到音樂情感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