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笑“不著急。”
片刻。
小車咽咽嗓子“就是幾百年前那些人聽古典音樂,就像我們今天聽流行音樂一樣,對嗎老師”
李安“對咯,今天的流行音樂就是從古典音樂的基本機構發展出來的,本質上他們都是一個套路。”
小車“每個作曲家也有自己的作曲套路。”
李安哈哈一笑“我還沒講到這,你倒是先想到了。”
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小車膽子也大了起來“老師,所以你彈的莫扎特風格的康康舞曲,其實就是運用了莫扎特作曲的手法,把旋律改成了康康舞曲的旋律。”
李安“說下去。”
小車“然后用康康舞曲的旋律作為動機,然后將主題發展,最后回到主題結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奏鳴曲式結構。”
李安心里暗暗贊嘆,說到音樂的問題,孩子就和開了外掛似的,雖然語言模糊,但是他明白孩子想要表達的東西。
其中小車抓住了一個非常關鍵的點。
旋律、動機、主題,這三個詞語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小車并沒有認為自己把旋律當做主題用來發展,而是清晰的點出他是以康康舞曲的旋律作為動機,將主題發展。
就這一句話,就說明孩子徹底搞清楚了。
“小車你記住。”
一聽到這五個字,小車立馬坐直。
“動機是想表達的東西,主題是表達出的東西,旋律是表達過程中所用到的詞匯語言。”
“其實你想想,這個像不像寫作文”
小車一愣,接著點了點頭“老師我明白了。”
李安“好,讓我們回到你一開始的問題,為什么你聽到的康康舞曲像是莫扎特的音樂。”
小車“因為老師用了莫扎特的詞匯和語言。”
李安一笑“每一個作曲家,都有自己慣用的詞匯和語言,或者說是寫作特點,你也彈了一些作品,腦海里已經儲存了這些作曲家的語言特點,同樣的動機主題,貝多芬會怎么說,莫扎特會怎么說,肖邦會怎么說,所以你一聽到這些音樂語匯,就會喚醒存在腦海里的各種語言,然后哇,這是莫扎特,這是貝多芬。”
小車輕輕地啊了一聲“老師,音樂中的好神奇啊。”
李安“當然。”
說著李安抬手落指彈下了一組清脆的大和弦,接著雙手同時彈起震音,忽得一組小附點上行跟出一段俏皮的小旋律,輕快無比,像是踩著晨光的輕盈舞步。
“老師,這是什么歌”小車覺得好好聽。
李安“這不就是以你的視角展開的清晨。”
小車“啊”
李安再次落指從頭彈起,“當,像不像鬧鐘”再次從弱漸強彈起了震音。
小車“像”
小附點的忽然出現像是忽然從睡夢中醒來的少女,俏皮的旋律如同忙碌的清晨,溫暖的g大調仿若明媚的晨光。
同樣一件事,老師彈出來就有一種很美的感覺,小車把自己帶入進去,感覺自己都變成了美少女似的
對比一下自己剛才的講述,完全就是一只匆匆忙忙小雞仔。
“來看看貝多芬會怎么講這個故事。”
李安雙臂抬起落下,“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