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下蒙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以為五個人彈的東西是完全不同的
李安接著問“你們的節奏在反復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生變化”
五個孩子集體搖頭“沒有。”
不可能
不可能
臺下瘋了,怎么可能
李安嘴角一揚“好的,掌聲送給你們,彈得非常好。”
“嘩”
五個孩子帶著掌聲回到自己的座位,一坐下就被周圍的小伙伴一陣“逼問”
最終孩子們“泄氣”了,原來在旋律不做改動的情況下,音樂的節奏和音律變化也會發生改變。
也就是說,旋律真的可以獨立于節奏之外并且還會影響節奏
不愿意相信也沒有辦法,事實就在大家眼前。
李安需要的現場效果已經達到了,“你們肯定想說因為是五個人一起彈輪奏,所以才讓你們產生了某種幻覺,對吧。”
孩子們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對”
李安就在等這聲對,“好。”
這次他自己坐到鋼琴前,單手開始演奏意大利協奏曲的第一樂章。
演奏到27小節到30小節的時候,他放慢速度問,“注意高聲部的faifa,旋律有沒有變化”
孩子們“沒有”
李安重復又彈,再問“旋律有沒有發生變化”
孩子們確定“沒有”
“ok。”李安起身拿筆在大屏幕上寫出了這段旋律的譜子,當孩子們看到兩段faifa的節奏根本不同時,集體說不出一句話。
但李安像是不愿意放過孩子們一樣,來到鋼琴前讓孩子們看著譜,聽他彈,彈完他最后一次問“旋律有沒有發生變化。”
孩子們“沒有。”
李安“那節奏呢”
孩子們“”
瞎子來了也能看到譜子上兩段aifa的節奏是不一樣的。
現在對于孩子們已經不是變化的問題了,他們迫切地想知道這是為什么。
李安“孩子們,音樂包含旋律,和聲,節奏,等等等等。”
“但是我們把旋律、和聲、節奏,等等等等拼在一起,就能等同于音樂嗎”
“為什么不等同,因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它帶給我們始終的是聽覺感受,而非視覺。”
“你看到的未必是你聽到的,旋律的本來面目其實一直都沒有離開我們的耳邊。”
“要學會傾聽旋律。”
“和我一起念出第二句話,旋律與節奏無關。”
“旋律與節奏無關”
伴隨著又一波教學點的增長提示,李安覺得自己可以回到第一個問題了。
“所以什么是旋律呢”
孩子們已經瞪大眼睛準備著了,可緊接著他們卻聽到“好像我們還是無法給他一個確切的定義。”
集體吐血孩子們聽到后面這句話好想一擁而上把李老師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