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源于人類的語言系統里會在揚起聲調時不自覺地用更大的音量,比如強調觀點時,為了引起他人注意時,而當用低沉的聲音表達時,往往會不自覺地用更弱的音量,比如道歉或是講心事。
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許多人在演奏時不自覺地上行中漸強,下行中漸弱,這是一種生理和心理上的代入。
有的樂句的確需要上行漸強,下行漸弱,但這種情況并不代表全部。
很多時候作曲家是反過來的,他會在下行時做漸強,在上行時做漸弱,甚至為了增強音樂的張力,為了讓音樂的沖突更加劇烈,作曲家還會在最高音處標記一個突弱。
一名演奏者將面臨各種各樣的作品以及各種各樣的情況,所以如果一味地根據生理上的判斷去處理音樂,后果無疑是可怕的。
“我給大家一個建議,僅供參考。”
李安說著掃了一眼四號鋼琴教室的孩子們,除了小季,他還沒有給其他孩子講過,今天就在公開課上一并告訴幾個孩子吧,下去他還會細講。
“當我們再遇到上行下行的長句子,就像那種之子型的句子,腦海里有畫面吧”
孩子們“有”
李安“我們可以簡單把他們認為是兩個方向恰巧碰到一起,而不是到了高點所以要往下走,或是到了低點所以要往上走”
臺下。
x老板小聲,“去掉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你們再演奏的時候可能會發現更有趣的感覺。”
老查理點點頭,非常有意義的引導,把上下行的連接當成一種巧合而不是一種規律,這樣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孩子去用一種公式化的印象去處理上下行的旋律。
在老查理的記憶里,跟隨音階上下行做出漸強漸弱已經是庫拉克那個時代的口號了。
庫拉克,十九世紀德國重要的鋼琴家、教育家和作曲家,車爾尼的門徒。
可到了今天,依然有許多老師把這樣的建議用在指導學生演奏上下行,這無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對于在現代鋼琴上演奏,此種奏法得不到正確的聲音。
塞爾金不止一次與老查理強調反對此種奏法。
更好的處理方法應該是用簡單的斷奏來強調上行,而把下行彈得像一個慢的刮奏。
這里的核心重點是避免在每一句的第一個音都出一個重音的壞習慣。
很多時候學生們并沒有意識到他們這樣做了,因為重音的出現使他們習慣于在每一句開始將手隨意扔到琴鍵上。
這也就不就奇怪為什么李安的學生都會觸鍵后控制,通過李安對于旋律表現這一課題的講解,老查理可以確切地說,李安具有一套相當完備的觸鍵理論,并且已經很成熟了。
恐怕再往下講,李安就該講到觸鍵后控制,不過老查理知道那又是一個新的課題方向了。
“最后一句話送給大家,旋律的走向其實很簡單,它就像我們的人生,始于第一個音響起,結束在最后一個消散。”
李安走下講臺,環視一圈。
“關于旋律的表現手法,我們就討論到這里,希望大家下去還是要多練琴,只有練琴才是通往演奏殿堂的唯一捷徑。”
“嘩”
熱情的掌聲中,李安回到鋼琴前,重新演奏了一遍舒伯特的小夜曲。
曼妙的旋律沁人心脾,為炎熱的夏日平添一抹清涼。
從小夜曲開始,以小夜曲結束,當李安看到唐小星的師生指數回到85,他并不意外,再優秀,也只是個孩子。
令他意外的是整個課題結束時,他的200點教學計劃已經完成大半。
不過答應孩子們的課,他還是要堅持上完。
距離下課還有十分鐘,見孩子們依舊興致勃勃,李安讓大家提問,有什么關于彈琴的問題都可以提出來。
孩子們的問題五花八門,李安的回答妙語連珠。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