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你啊。”
李安樂“老師您嘗嘗,這茶不錯。”
老魏抿了一口,“現在喝不慣濃茶了,”放下茶杯又問,“車琳曲子選好了嗎”
李安“基本選好了,就是最后那首曲子我有點拿不住,我給她選了一首三部創意曲。”
老魏皺眉“她行嗎”
李安“我覺得她沒問題。”
老魏“再試著準備一首,還有一個多月才報名,不急定。”
李安“再準備一首”
老魏“這曲子不討巧。”
片刻。
李安“我知道。”
老魏“你看吧,這東西也說不準,你的目標是讓她去華沙”
李安“嗯,這趟夏令營我見了幾個孩子,都很不錯,基本能代表國內目前這一屆孩子的最高水平了,唐中甫的孫女就不說了,但是其他幾個孩子未必半年后能比車琳強多少。”
一頓,“如果有可能,我想讓她沖一沖國際總決賽。”
老魏“她現在一天能練多長時間。”
李安“九月練得少,時間都花在每天上學放學的路上了,所以我讓她搬過來,接下來我的計劃是每天兩個小時起步吧。”
老魏“她家里什么態度。”
李安“聽我安排。”
老魏將音量壓得更低“練琴時間不夠。”
李安點點頭“我不希望她現在就放棄學業,她還沒定型。”
老魏“她不小了。”
李安“我知道。”
又是一句我知道,老魏笑著嘆了嘆,“你是她老師,你說了算。”
片刻,“我明白,你這么考慮也是對孩子負責。”
李安“老師,我現在真有一種體會,音樂和生活是相通的,對于有天賦的孩子,應該讓他們更多地從生活中去感知音樂。”
“為什么我們現在只能培養出練琴機器,比賽型選手,培養不出真正的演奏家,你聽一些二十歲左右的孩子彈琴,完美的技術,完美的處理,完美的舞臺表現力,但是出來的音樂始終不能打動人。”
“我認為這其實是合理的,因為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關于音樂的技術和處理,都是在付出昂貴代價之后才得到的。”
“他們在童年階段,付出了巨量的時間坐在鋼琴前,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十二年。”
“人生有多少個十二年,在這個十二年又要經歷多少事情”
“為了得到超乎年齡的技術,他們把最重要的成長階段局限在鋼琴前,家長老師們甚至害怕他們去到室外,這就導致了他們在這成長過程中出現了心智的斷層。”
“我并不能說所有情況都是這樣,但是我看到的絕大部分都是這樣。”
“二十歲了,除了彈琴他們的人生有一大半是空白,有的甚至在出國留學階段還要母親陪著,連洗襪子這樣的事都不能自己做。”
“這樣的人真的能體會到貝多芬音樂中,那種與命運對抗的決絕嗎”
“大概他能體會到的與命運對抗,遠不足以讓普世的耳朵產生太多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