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要論騷包,還是得數李商隱啊,這貨詩中情愫,無人能及
半首無題,就足夠碾壓一切敵
前前后后大概五分鐘,他就坐在那里啃指甲了,下一道題目呢早點拿過來
足足等了一柱香,油燈亮了
第二詩,以畫為詩,五言。
這個題目一出,跟第一首詩形成強烈反差,第一首詩滿院皆大歡喜,第二首則是滿院皆哀嚎。
畫作如何入詩
有畫尚且可以對照畫作寫詩,眼前根本無畫,如何作詩
畫詩原本就少,想出彩更加艱難。
今日的試題,太偏了,誰出的
不說眾位學子一片哀嚎,就連林蘇,也是心頭一蹬
寫畫的詩,古往今來還真的不是特別多,他記得的也就不到三十首,其中特別出彩的更少
沉吟片刻,他下筆了。
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通篇沒有一個畫字,但通篇讀下來,說的分明就是畫,如同謎語又是詩,清新脫俗真有才
呵呵,自吹了。
兩詩之后,就是主菜了,策論
策論,林蘇不敢輕視,他讀過無數策論,頭腦中記得所有的策論類型,但是,這個社會跟一般的封建社會并不一樣,策論,其實就是學子們出謀劃策,如果跟社會形態脫節,策論就完全是廢紙。
油燈之上,策論題目顯現
“韓、楚、呂、晉四國百年國運,毀于一旦,以此為題,作一策論。”
林蘇緩緩抬頭,仰望天空,韓、楚、呂、晉,是四個國家,都在大蒼西北,夾在大蒼和大隅兩國之間,這些國家多年來向大隅進貢,俯首稱臣,連年割地,送禮送錢送女人,但即便是這樣的低姿態,依然換不來國泰民安,十三年前,大隅新皇就位,百萬大軍橫掃四國,將四國全都收入囊中。
四國一失,大蒼失去了西北屏障,直接跟大隅接壤,這給大蒼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林蘇長長吐口氣,下筆“四國論四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隅”
下筆千言,洋洋灑灑,昔日蘇洵寫下的驚世名篇六國論,在他筆下重新演繹,演繹出另一種風采
大隅狼子野心,沒有人不知道。
當日四國也不是沒人反抗,奈何社會主流一群軟蛋,生怕觸怒強敵,大軍壓境害他們丟了人上人的職位、嬌妻美眷、金銀珠寶、萬頃良田,所以他們寧愿拿國土、錢財、民間女子換取短暫的和平。
你以這些東西去換平安,結果會是什么
大隅得到了你的物資,會變得更強大。
民眾失去了心理支柱,民心離散。
你不亡國,天理不容
所以,四國滅亡,活該
四國已經亡了,沒有人想為他們招魂,這篇策論主旨也并不是為四周招魂,而是借古喻今,今天的情況跟當初四國何其相似大隅占據西北,對大蒼形成俯視之態,但朝廷大員卻屢屢滿足大隅的無理要求,導致大隅一路東進,占城占地,西北百姓,民不聊生。
兵部尚書張文遠就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也正因為林定南與他政見不和,他才陰謀害死林定南。
林蘇筆下生風,融入了情感,越寫越是投入,似乎真的成了林氏一員,站在金殿之上,慷慨陳詞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