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天從微微一愣“莫非是林家遭了大災”
“不是”陸幼薇都喘了“他剛剛接到一則消息,海寧四十里江灘在這次洪災中,完好無損去年,他拿十萬兩白銀簽下國書,要給海寧十萬百姓一個安穩的家,朝中大員個個笑他是個敗家子,可如今,江堤完好,百姓無一人致死,他想給百姓的家,真的給了爺爺,你不覺得這其中別有玄機嗎”
陸天從猛地一震。
這些時候,他收到了太多的奏折,都記不清是什么地方了,反正粗略地一串連,長江兩岸,無一處凈土,但此刻聽孫女這么一說,他大腦中快速回憶,曲州,是受災極重的地方,但曲州治下的海寧
沒有消息
以前海寧可是重災區
曲州知州秦放翁每次都會上書朝廷,海寧流民死了多少多少,有多少多少人流離失所,朝廷該當賑災,可今年,他沒見到海寧的字樣
難道說今年海寧真的沒遭災
怎么可能
江水奔涌,海寧地勢較低,誰有通天的本事讓江水改道
立即聯系秦放翁
陸天從剛剛有這個準備,但很快就改變了主意,直接聯系海寧楊知府。
官印一亮,楊知府出現在他面前,微微鞠躬“見過相爺,相爺親自見召,下官實在沒想到”
陸天從目光從楊知府身上越過,一下子就看到了他身后的江堤,一線筆直的江堤延伸向遠方,宛若無窮無盡,他的心頭大震,居然出現了這樣一條江堤,什么時候修的誰給批的經費為什么他不知道如果不是看到長江那邊的一個彎道和名勝古跡望江樓,他幾乎懷疑這里不是海寧。
“楊知府,你身后這是”
楊知府一回頭,再轉過來時笑了“稟相爺,下官所站之地,乃是昔日的流民江灘,這道江堤是去年十月至十一月間修成的,因為沒用國庫的資金,所以下官也沒有向上峰匯報。”
陸天從眉頭深鎖“沒用國庫的資金那是何人投資”
“江灘流民自己建的,當然,主要還是林蘇林三公子的功勞,他在此地建了三座工廠,免費了幾乎全部的物資,江灘流民出力,他出物資,最終成就了這么一條宏偉的工程。”
陸天從更驚“這條江堤耗費之巨,本官能夠想象,他一人承擔還有,象這樣的工程,怎么可能區區一年間建成到底是何等妙法”
楊知府笑了,相爺以為這江堤是石頭吧并不是海寧百里平原,哪有如此多的石料這是三公子制造的一種新型材料,叫水泥用來建防洪大堤真是神器啊,價格低廉,堅固如鐵,更大的好處是便于建造,這四十里江堤,說來相爺或許不信,它只用了一個月時間
陸天從大驚失色。
一個月建成
價格低廉
天下洪災泛濫,每年雨季,都是全天下人的受苦日,如果這種建筑神材能夠廣泛推行,那簡直是
他心潮起伏,就想第一時間去找林蘇。
但是,多年為官,他還是非常沉穩的“楊知府,你做得非常好朝廷賑災馬上就前往各州各府,你速速將本府的損失報給秦知州,安撫好災民”
楊知府道“相爺,南部十三州災情遍地,我這里你就不必賑災了,我已經與林家達成了共識,明日起,就全府賑災。”
“林家賑災”陸天從臉色微微一沉“楊知府,你也是為官多年,如何會犯這等忌諱”
災情面前,朝廷賑災才是正理,如果有哪個善戶想賑災,小打小敲的官府視你為善,如果范圍過大,就是大忌了。
你想干嘛
收買人心嗎
楊知府驚了,他似乎真的是有些被喜訊沖昏了頭,他剛剛跟林家老太太見了面,老太太真的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啊,一聽說海寧有大量災民,立刻表示,林家可以承擔十萬兩白銀的賑災,反正三郎會賺錢,他不總是說老娘敗家嗎老娘也不能只頂著個敗家的名不干敗家的事啊
當場把幾個丫頭都樂得笑開了。
楊知府也被刺激到了。
但現在聽相爺這么一說,也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別家還好辦,林家可是很敏感的,需要知道林蘇名揚天下的第一首詩就有反詩之嫌,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州
我靠這詩不是反詩,楊知府都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