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科大蒼殿試,總參試人員是歷年來比較高的,多達五萬三千人。
五萬三千人中,圣殿取八十一名圣進士,這比例低得可憐。
誰都沒把握能中得了圣進士,哪怕是一州會元都沒這個把握。
科考三年才一次,如果每次只取這么一點點人,如何夠用所以,圣殿給了各大世俗政權一個權力,那就是分配給各個國家一定的配額,允許這些國家在這八十一名天才之外的人中,擇優選拔進士。
這種進士就叫賜進士。
賜進士的名額,按照國家大小、國力強弱、國家影響力等諸多因素,由圣殿科考之前下發,大蒼國的賜進士名額,處于中等偏下的水準,這一屆允許360人。
這是不是說明皇帝也有很大的取士之權
當然有這360人就是他選的,基本上由他說了算。
但是,他的權力是受制約的,皇帝要取士,必須在圣殿劃下的框框中選。
什么框
就是科考之時,圣殿自行錄取81人,另外給你一千名優勝者的名單,這份名單被稱為“候選進士”,皇帝只能在這一千名候選進士名單中,優選360人,正式成為“賜進士”。
這種機制的建成,是圣殿與世俗政權長期合作達成的妥協。
也是一種不得已的策略。
圣殿掌控文路,但也離不開世俗政權的支持,如果國家治理不好,長年戰亂,文人根本沒辦法讀書,圣道也難昌。既然需要世俗政權的支持,那么你也總得給世俗政治一些權力,如果文人的一切,世俗政權都管不了,給不了你前程給不了你力量,你讓文人如何為這些政權效命
所以嘛,就形成了“有限放權”的政策。
圣殿取最頂端的。
皇帝取高端的。
其余的人,侯著吧。
秦放翁的意思很明白,林蘇既然已經進了彩虹橋,就沒辦法再將他拉出來,那會怎樣林蘇有三種結果,一是直接考中圣進士,二是進入候選進士名單,三是落榜。
如果是第一種,他直接考中圣進士,那算他真有狠,皇帝也沒辦法插手。
如果是第三種,落榜,那無需費腦筋。
但如果是第二種候選進士呢他們的操作空間就到了,皇帝對林蘇并不感冒,再加上幾個朝官的奏折,哪怕林蘇擁有名揚天下的青詩、青詞,也可以將他拿下。
那么,林蘇有沒有可能直接一步登天,踏入圣進士這個行列
張文遠、秦放翁、趙勛等人并不看好,雖然他的詩才一流,但他畢竟出身于破落戶林家,林家祖宗八代都是將門,能有多深的底蘊殿試跟會試不一樣,殿試中,光是圣言注,就占到了總評分的一半權重,單靠詩詞并不足以讓他脫穎而出。
當然,林蘇這幾個月也有抱山這樣的名士支持,但抱山又算得了什么抱山當初殿試時,策論也是一包糟,圣言注比起他們都不如,他能讓林蘇短短幾個月時間超越老師,達到圣進士的高度呵呵,誰信
所以,綜合結論,林蘇極有可能憑借他的詩詞功底踏足“候選進士”之列,進而接受他們的蹂躪
兩位大人受挫之余,又一次找到了新的興奮點。
林蘇降落在貢院考場之外的大坪上,看到密密麻麻的學子,縱然是林蘇這等見多識廣之人,也是暗暗心驚,這么多人
寬大無邊的廣場上,粗略估計至少也有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