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蘇早就注意到了,林蘇提出術科的時候,綠衣跟旁邊的鄧伯做了一番安排,這些人,就是鄧伯剛剛從二十萬流民中挑選出來的,用來當“術”科老師的,免得她相公說出去的話,到時沒老師,讓人笑話。
這丫頭,還真是個賢內助啊。
她沒陳姐那樣的“魯班”手藝,但她察言觀色,判斷問題,全都精準,也善于給他解決問題。
林蘇現場問了幾個年輕人,你們都精通些什么
這些年輕人精通的東西五花八門,有精通打鐵的,有精通種田的,有精通做木工的,有精通算術的,還有一個精通馴獸的,這就有點奇葩了
哦,對了,他們本身都是讀過書的,所以,如果教學子們讀書,他們全都可以改行教人識字。
林蘇看著下邊充滿希望的眼神,知道他們很希望能夠選上,一旦選上,是能發工資的,而且學府老師的工資還高得很,不說大儒級別的每月100兩,3兩總是有的,有這3兩,足以解決他們的家庭大問題,妻子兒女的生計就全有了。
但他們不確定面前這個神奇的三公子會不會看中他們。
雖然他們都是流民中少有的有文化階層,但三公子的文化太高了,眼光肯定也高得出奇,他們一點把握都沒有。
“學院術班,眼前只開兩門主課,就是語文和算術,雖然只有兩門,但學生量也是不少的,你們八個人都留下了,另外,你們還可以再找些人過來,只需要兩個基礎條件,一是有些文字功底,能寫能讀,第二呢人品要好。”
八人全都大喜,直接就留下了他們錄取了
“象你們這樣的人,江灘多嗎”林蘇道。
“多”其中一個人回答“我來的時候,我二哥送了好遠,他就可以”
“如果三公子還可以給其他人機會,不知道多少人會高興得跳,我出門的時候,我旁邊幾個一塊兒學習的伙伴,全都特別羨慕,我真想將這好消息現在就告訴他們”
鄧伯篩選這七八個人的時候,還是很保守的,他不敢把面擴散得太開,他擔心給三公子壓力,所以,只在幾個人口密集的居民點發布了招收令,而且每個居民點只限一人,居民點一聽說是三公子的命令,全都高度重視,層層選拔,嚴格把關,快速至極地將人給送了過來,選中的人如同中了進士一般激動,沒中的人,很沮喪
林蘇笑了“去吧,每人聯系十個人,明天早晨,到這里來等我。”
這一夜,整個江灘全都轟動。
三公子親下指令,要選拔八十八個人當老師,一旦進入,那就是神圣的學府老師。
江灘流民二十萬,是形形色色的,其中有很多讀書人的子女,這些人自幼就跟著父輩讀書,但他們走的是野路子,并不以科考為目的,沒參加正規的童生試,不是童生,就無法擁有文道力量,他們是讀書人,體弱也干不了太重的活,所以,江灘之中,就數他們最是落魄,進煤廠、磚廠干活,他們還比不上那些大字不識一筐的大老粗,已經陷入了深深的“讀書無用論”中,做不了工,沒錢養家,妻子兒女吃不飽飯
如今,一個天大的好消息突然落地,江灘全都炸了。
林蘇沒有回林府,而是在鎮機構所在地,鄧伯給他安排了一個單獨的房間,綠衣照料他,然后就將門關上了,自己親自守在門外。
因為林蘇說了,今晚上別打擾他。
他要干嘛
他要做史無前例的一件事情編寫教材。
學校建了,老師也招了,剩下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編教材。
科班那邊他管不著,幾個大儒頑固得很,也不準他亂伸手,他就只能在“術”班這邊搞試驗了。
他編的教材說簡單也簡單,那就是小學語文、數學,但說復雜也復雜,他需要將這些超越時代的教材進行濃縮,簡化,而且對應這個時代。
這個工程量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說,該是一個龐大團隊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