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道“作物下地,誰主收成”
八個字,其實就是這個時代所有農人的共同探討,種地嘛,也是有學問的,同樣的種子種下去,同樣的時間生長成,有的長勢好,有的長勢差,長勢好呢,民眾可以吃飽飯,長勢差呢,民眾就得餓肚子,是豐年還是欠收之年,不僅僅事關百姓的死活,還事關國家存亡。
所以,天下官吏、天下百姓,都想問一聲,作物下地,到底是什么來主導最終收成
林蘇道“作物的收成,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種子、土壤、溫度、濕度缺一不可。”
“種子、土壤、濕度老朽自然知曉,但溫度卻是何物”
“溫度就是天冷與天熱,雖然也有越冬之作物,但總體來說,溫度高些,作物生長就會快。”
“原來是冷熱,農家一般不將冷熱考慮在內,只因冷熱乃是天意,為不可控之物。你能回答這三般關鍵,的確對農事有所涉足。”老人點頭道“如果讓你來改良農事,你能有何作為”
如果說第一個問題是常規性的知識問題,那么第二個問題就深奧了。
如果拿到殿試試場上,也是一篇傷腦筋的大文章。
其實在以往的科考試場上,還真的出過這樣的文章,如何改良農事
林蘇道“老先生這個問題,其實在海寧江灘,已經給出了回答。”
海寧江灘
老人微閉雙目,綠衣也在思考
林蘇道“老先生,在你看來,海寧江灘的農事如何”
“當然是好得無與倫比,這也是老朽專程留下的根本原因。”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會好”
“因為民眾賣力,因為土地肥沃,還因為這里有充足的水,作物生長得天獨厚。”這是老頭經過幾個月時間實地考察,總結出來的經驗。
“那老先生有沒有想過,民眾為什么賣力”
老頭愣住了。
民眾賣力需要理由嗎
這也需要問個為什么嗎
林蘇道“民眾賣力,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種出來的葶米,葶米花都是他們自己的,他們是在為自己做事,所以,他們睡五更、起半夜,哪怕汗珠掉地摔八瓣,也甘心情愿”
老人深深嘆口氣“是啊,其他地方哪有這樣的好事農人種的田,所得盡被盤剝,你讓他們如何下死力肚中無米又哪有力氣可下”
林蘇道“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內生動力不能激發,再好的條件也是枉然,所以說,農事的改良,種子、土壤這些東西都只是技術層面上的事情,更關鍵的東西還是政策層面,你首先得讓農民有種田的積極性”
突然,他停下了,看看這個,看看那個
兩人眼睛為什么那么亮
“相公,你又念了一首詩”綠衣臉蛋都紅了,也不知道是火烤紅的,還是心情激蕩所致,反正她是真沒喝酒。
念詩有嗎
哦
老頭緩緩吟道“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真是好詩啊,好詩深刻之至,一詩道盡天下農人之悲,老朽有個不請之情,萬望公子答應。”
“你說”
“你親筆寫下此詩,送于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