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之人再怎么驚艷,也不能用大儒文氣來制作文路之寶,就是這個道理,兩者的性質與功能截然不同。
文道鴻溝,不可逾越
這逆流關,縱是銀色的路氣都極為艱難,可以想象是,只要未破文路者,這一關,基本想都不用想。
正因為考慮到東南佛國自己團隊里,一個文路都沒有,勢必在這一關全軍覆沒,郭承乾怒了。
西天仙國的領隊也道“青蓮論道,根本宗旨是揚文道之道,聚眾家之長,如果設置的門檻過于嚴苛,極易偏離這一主旨,會讓后屆青蓮參與者,只重文位而不重其他,青蓮論道之途,亦會愈行愈窄。”
其余各國的領隊也紛紛開口,都說這種設置有些問題。
一道逆流關,只有文路之人或者文界之人可以過,其他人一點機會都沒有。
那以后青蓮論道的參與者,會怎么想
都只會選擇高文位的,到頭來青蓮論道,就變成了文界之人的聚會,而天下文界又有幾人這種脫離主流隊伍的盛會,路會越走越窄,而不是圣殿所期待的,越來越寬
眾人提出這個異議,其實也是對大會舉辦方的意見。
這一屆青蓮論道,圣家大批文界、半步文界參會,對其他九國七州是一種降維打擊,現在又出現這明顯偏向文位的設置,擺明了就是有利于圣家,而不利于九國七州。
東南佛國、西天仙國首先發難,其余各國也都發表自己的意見,當初圣家基于自己私心種下的惡果,終于引發了不滿。
幾位圣家長老面面相覷,李惕恩臉色也變得沉重。
其實這種設置,不說其他國家的人有意見,他自己都有意見,他好歹也是南陽古國的,南陽古國也只有一個文路參賽,他哪愿意看到這種偏向文位設置的規則出臺啊但他沒辦法,他也是南陽古國的臣子,陛下為了討好圣家,同意這種規則,他能怎么辦
只能艱難地解釋
各位所言誠然有理,但也多慮了,這一關畢竟是內海第三關,過了這一關,就是海眼,而海眼,顯然并非大儒能所進入的,文心大儒終歸入不了海眼,這里有沒有這道難關,都不影響最終的結果。而這道難關,恰恰可以對文心大儒們一個警示,讓他們明白,文道之中,等級森嚴,不可逾制也是大辦主辦會的一番良苦用心。
本屆規則已然制定,下一屆規則自有下一屆之人操心,本座會將各位的意見帶回去,以期下屆盛會規則更加優化
各國領隊面面相覷,不再爭論。
院長所說的,也還是有道理的。
這是內海的盡頭,出了內海就是海眼,海眼反正大儒都過不了,有這道關卡,你在內海拿十朵青蓮,沒有這道關卡,你還是在內海拿十朵青蓮,沒什么實質性的影響。
還是看這些文路,文界的爭鋒吧
這逆流關長得出奇,大約三個時辰,最前面的吳心月也才走了三分之一,而且速度還慢了下來。
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他們這群人,外海幾乎沒花什么時間,內海前兩關加起來也沒花兩個時辰,真正耗費時間的關卡,就是這一道關,初步預計,他們要走完全程,至少也得十個時辰
這十個時辰,是對他們的極度考驗。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在這里,他們每時每刻都要全神貫注,每時每刻都要調動全身的文氣,文氣的消耗何等恐怖底蘊稍差,根本無法跨越。
幾個時辰過去了,這支隊伍里又加了幾個人。
法圣圣家的長老終于追上來了。
畫圣圣家的另外一個半步文界也追上來了。
最后形成的格局就是,逆流關12人,六大圣家剛好一家兩個
郭承乾和西天仙國的那個領隊對視一眼,又想說點什么,但最后兩人還是達成了默契,保持沉默。
如果允許猜測的話,這兩人或許會說青蓮論道,到頭來弄成了圣家的一臺戲,你們瞧瞧這都什么事
至于其他人,也有人在關注。
魏心余關注著王成年,他擔心王成年會一頭栽進泥沼中,王成年頭發亂了,臉上青筋爆,但四個時辰下來,他依然在堅持,他似乎也想通了,反正出不了泥沼,那就在泥沼里過年算了